原标题:害虫退退退!大理“虫虫特工队”立大功
弥渡县积极探索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机制,持续提升有害生物防治能力,以“人防”为根基、“技防”为支撑,切实加强县域森林资源保护,维护林草资源和生态安全,为林业健康持续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试点攻坚 精准监测 摸清蛀干害虫“家底”


近日,弥渡县林业和草原局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唐绍荣与同事一同前往东山国有林场红岩林区,开展松树钻蛀类害虫广谱调查诱捕器数据采集工作。“当前小班共布设5个天牛诱捕器、5个松小蠹诱捕器,诱捕周期为1个月,每7天采集一次数据,累计采集4次。”唐绍荣介绍,通过诱捕数据可精准研判该小班主要虫害种类、数量及危害程度。


按照国家生物灾害防控中心统一部署,今年全国开展松树钻蛀类害虫系统调查,弥渡县作为全国松树蛀干害虫专项调查试点县,在去年试点基础上启动松科植物补充调查。该县松科植物分布广泛,占全县林地面积一半以上,覆盖8个乡镇及1个国有林场。本次调查组建了由8名乡镇级管理员、127名乡镇林草组人员及护林员构成的专业队伍,全面开展踏查、标准小班详查、广谱调查及标本采集数据录入工作。


为查清蛀干害虫危害实情,调查人员深入全县7424个松树小班,采用剥皮、罩网、解析木、球果调查等传统方法,结合诱捕器、飞行阻器、饵木堆等设备采集虫害信息,通过线虫防控APP上传至电脑端,实现蛀干害虫监测数据精准到小班、踏查任务上图落地,构建监测全过程精细化、可视化管理体系。


绿色防控 以虫治虫 打造生态防治样板


在林草有害生物治理中,弥渡县重点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尤其在核桃病虫害防治领域深耕“以虫治虫、以菌治虫”模式,成效显著。


省林检局、大理州林检中心与县林草局联合在牛街乡团结村委会打造1000亩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通过连续两年投放天敌昆虫蠋蝽和叉角厉蝽,林内核桃虫害明显减轻,危害种类减少、程度降低。如今在基地内,随处可见叉角厉蝽野外产卵的卵块及孵化幼虫,其种群密度逐步提升并形成优势种群,实现对核桃虫害的长期抑制。


体系发力 成效凸显 守护森林绿色健康


弥渡县国土面积152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达110875公顷,占比72.6%,森林覆盖率59.28%。近年来,该县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林长制平台健全县、乡、村三级防护体系,构建以护林员为基础的网格化监测网络,扎实推进森林健康保护工作。


全县全面推行专群结合、联防联治模式,持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及防治法规五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松小蠹虫工程治理,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经过持续攻坚,以松小蠹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被控制在“有虫不成灾”水平,危害面积逐步缩减、程度不断降低,平均蠹害指数下降10%至15%,林分逐步恢复正常。


今年,弥渡县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7.05万亩,无公害防治率、全年监测覆盖率、测报准确率均达100%,为县域森林资源筑起坚实的绿色健康防护墙。(欧阳露 李克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