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量山下“生态经” 沪滇协作“菌”乐章

山海相连千里缘,协作帮扶促振兴。在上海市奉贤区的对口帮扶下,南涧县食用菌菌棒厂项目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这个由县供销社争取到沪滇资金516万元,整合企业投入、社会资本400余万元建设的全州最大食用菌菌棒加工厂,正以“小菌棒”撬动大效益,为南涧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谱写沪滇协作的新篇章。

菌棒厂的建成运营,为当地群众撑开了“就业增收伞”。在菌棒生产车间和种植基地,浇水、管理、采摘等环节催生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当地村民每天务工可获得合理收入,既能挣钱又能学技术,不少人已规划起自家的种植蓝图。

截至目前,菌棒厂在全县建成大棚110多个,林下仿野生种植60多亩,实现带动农户327户,食用菌收入达2000余万元,带动务工2500余人,务工收入达110余万元,这种“家门口的岗位”,让群众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


白菌园家庭农场负责人左登华说:“我家种灰虎掌菌,种了3亩左右,菌棒种了2万个。目前,已经采了4茬,每茬大概采1500多公斤,我们的菌子价格也不等,雨水影响的时候是12块、15块、18块不一定。我们每采一次菌子都请一些当地百姓来帮忙,让他们能在家门前最近的地方苦点生活费!”


产业发展的“造血”功能在菌棒厂的带动下持续增强。依托奉贤帮扶资金支持,菌棒厂建成1200平方米菌种加工厂房及配套仓库、车间,本地化菌棒生产使每棒成本降低,乡镇农户可就近采购,为发展“庭院经济”和林下种植提供了核心支撑,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干两端,农民兄弟干中间,科技服务串全链”的产业格局。


云南无量山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发超说道:“云南无量山菌业有限公司将坚持‘龙头企业干两端、农民群众干中间,科技服务串全链’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农业模式,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企业增值,农民增收致富。”随着“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模式的深化,这小小的菌棒将撑起南涧群众更广阔的致富天空。

近年来,南涧县依托县内99.3%山区半山区的特点和资源优势,以无量山食用菌为抓手,按照各乡镇的气候特点,大力整合空心村、乡村闲置土地和闲置房屋,林下资源,多元化发展食用菌庭院经济,全方位拓展食用菌产业链,着力将食用菌产业培育成为南涧县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增效的新型产业。仿野生种植模式培育出的小香蕈、虎掌菌、梨窝菌等品种,凭借高品质对接“云菌”品牌市场,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经济财富。


南涧县供销社主任马学友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强化食用菌产业全业态统筹,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用活用好沪滇资金支持,壮大村集体收益,带动务工就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通过“联农带农”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杨永才 罗文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