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要闻 >> 正文
大理的“拆墙透绿”让生活更美好!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 14:46:28  来源: 大理发布

  原标题:大理的“拆墙透绿”让生活更美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来不是口号,是拆墙透绿,是微笑服务,是婚事新办,是为老人添长椅,是为孩子留乐园,是让游客感受真诚,是让文明成习惯。

  日前,大理州启动新时代城市文明提升行动,以3年为期推动环境、交通、服务等六大领域升级,是城市发展的大行动,也实实际际体现着人民的需求。

  即日起,大理发布推出专栏,走进大理的街巷、景区……去记录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小事,见证大理如何在细微处打磨文明底色。也期待每一位生活在大理、到访大理的人,都能成为文明的参与者、传递者,于细微处见文明,让大理的每一步都通向幸福。

  10月11日,云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在昆明举行。会上,省委书记王宁点赞的“大理经验”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治理智慧?“见缝插绿”的巧思如何重塑城市肌理,“拆墙透绿”的魄力又怎样重新定义城居生活?这座边疆古城究竟藏着怎样的“绿色密码”?快随小布一起揭开大理高质量转型的生态答卷!

  从三年前街边行道树“缺株断档”的遗憾,到如今新绿绵延成景——大理用一场持续三年的“绿色接力”,给出了边疆民族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案。

  一条条绿化带

  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城市绿化带

  如同镶嵌在城市肌理中的“绿色脉络”

  不仅装扮了街景

  更承载着生态休闲的重要功能

  自绿美城市建设开展以来

  大理州以“增绿提质”为主线

  将绿化带建设作为

  提升人居环境的关键抓手

  努力构建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绿色生活圈

  见缝插“绿”,打破围墙的桎梏

  面对城市用地紧张的难题大理州创新思路,多渠道拓展绿化空间。充分挖掘利用空闲地、废弃地、边角地,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植绿”等方式,持续为城市“增绿、补绿、添绿”。

  “拆墙透绿”工作成效尤为显著。按照“应拆尽拆、应透尽透”的原则,全州已累计完成302家单位的拆墙透绿工作。

  昔日冰冷的围墙被打开,取而代之的是疏林草地和低矮灌木构成的景观绿化带,让深藏于院内的绿色与城市街道景观融为一体,极大地增强了绿化带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真正实现了“还绿于民”。

  因地制宜,一县一特显风华

  在绿化带建设中,大理州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各美其美”,拒绝“千篇一律”。

  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如香樟、黄连木、大青树等,不仅生态适应性更强,也塑造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注重文化融合,将独特的文化基因植入绿化带,让绿地“会说话”、有记忆。

  弥渡县将悠扬的民歌文化与口袋公园建设相结合;剑川县把精湛的木雕、石雕工艺融入绿化节点;鹤庆县依托自然山水格局,串联建设小而精的城市公园带。这些实践让绿化带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鲜活窗口。

  在大理,绿化带更打破“只能看不能吃”的常规印象。在“水果之乡”宾川县,绿化带里种了芒果树和菠萝蜜树。盛夏时节,青翠的芒果如翡翠悬垂,金黄的菠萝蜜似灯笼点缀,绿金相映,将整座县城装扮得生机盎然,充满浓郁的热带风情。南涧县的街头也有成排的芒果树,果实成熟时,整条街都飘着诱人的果香。

  治理智慧,一场上下同心的“绿色接力”

  这场绿色变革的背后,是扎实的治理智慧与制度保障。2024年,大理州成立了由州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州市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联合工作专班,并专门成立州城镇园林绿化技术中心,为绿美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技术支撑。

  从一条条绿化带的绵延,到一个个口袋公园的绽放,大理正通过不懈的努力,让“绿色脉络”更通畅、更富特色。这场“绿色接力”,润泽的不仅是城市的环境,更是生活于此的每一个人对家园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当爱护环境从行政要求内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大理的“风花雪月”便不再只是自然天赋,更是人与城和谐共生的、触手可及的文明未来。

  面向未来,精细建管促长效

  成就显著,挑战仍存。例如,新老城区之间绿化带分布不均衡、部分区域管养水平有待提升、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等,都是需要持续攻坚的课题。

  面向未来,大理州将精准施策:

  强化规划引领,科学布局绿化网络,增强系统性;推动精细建管,推广乡土树种,探索市场化管护,提升效能;拓宽资金渠道,探索“以园养园”等可持续模式。

  一条条绿化带

  串联起散落的公园绿地

  编织成城市的生态绿网

  大理正通过不懈努力

  让这些“绿色脉络”更通畅、更富特色

  使“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的美好愿景加速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杨子双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