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我还在为租房发愁。古城民宿太贵,满江、海东太远,城中村又太吵。多亏市委人才办主动联系我,耐心讲解政策、帮忙申请,还带我实地看房,让我真切感受到大理这座城市对人才的诚意与温度。”在大理市日前举办的人才公寓入住仪式上,入住人才代表张体红说。
近日,大理市首批18套背靠苍山、面朝洱海,按照“拎包入住”标准建设,配备完善生活设施的人才公寓正式交付使用,18名外来优秀人才获颁“金钥匙”及“苍洱人才惠享卡”。这是大理市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做优人才服务生态的具体举措。
近年来,大理市推出以“苍洱人才”智慧服务平台、“苍洱人才码”为载体的“一网一码”人才服务体系,提供精准、便捷的服务,让各类优秀人才在苍洱大地安心、安居、安业。
“苍洱人才”智慧服务平台依托“大理”APP搭建,坚持政策先行,整合了《大理市人才分级分类认定办法(试行)》《苍洱人才惠享卡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建立动态更新的政策知识库,运用智能匹配系统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申报方案。结合全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才竞相涌现的实际,系统精准匹配“技能名匠培养专项”政策,助力其申报国家级工作室与大理州“苍洱人才‘霞光计划’”技能名匠,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服务转变。
该平台汇集人社、教育、科技等多个部门的政务数据,建立全市统一动态更新的人才数据库。依托这一数据库,全市定期举办“心系人才·三道茶叙”等活动,促进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开设“苍洱人才风采”专栏,展示各领域优秀人才的创新成果,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浓厚氛围。通过分析生态环保、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实现人才资源的精准匹配和优化配置。
在建好用活智慧服务平台的同时,大理市同步推出“苍洱人才码”,推动人才服务从“线上可办”全面升级为“掌上智享”。
“苍洱人才码”以数字身份认证为核心,依据“1+8+N”人才分类标准,为各类人才生成专属数字身份标识,实现精准识别与动态管理。该码整合了落户、教育等43项高频服务,借助智能匹配算法,实现“人—码—服务”一键精准对接,人才可随时随地“扫码即享”。
“掌上”服务实行全流程数据化跟踪,市委人才办可实时监测政策落实进度,并及时收集人才反馈信息,构建“服务—反馈—优化”闭环管理机制。通过数字身份与服务智能化转型,推动人才服务从“分散办理”向“一码集成”升级。
据悉,大理市将进一步强化“一网一码”多场景应用,持续提升服务效率,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城市发展链深度融合,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云南网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田宇娇 虞孟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