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鹤庆:蚕桑结出“致富茧” 绿叶银丝富农家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4日 08:55:15  来源: 鹤庆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鹤庆县小水渼村:蚕桑结出“致富茧” 绿叶银丝富农家

  夏日的鹤庆县草海镇小水渼村,桑田郁郁葱葱,蚕室里“沙沙”的食叶声不绝于耳。眼下,小水渼村的蚕桑养殖正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大蚕期,这是蚕儿食量最大的阶段,家家户户都进入了忙碌的“冲刺阶段”,田间地头、运输路上、蚕室里,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

图片

  东山公路旁,一辆辆三轮车满载着鲜嫩的桑叶穿梭往来,车斗里的桑叶带着晨露的清新,是蚕农们从凌晨就开始采摘的成果。桑田里,男女老少齐上阵,指尖在桑枝间翻飞,一片片肥硕的桑叶被快速采收,从清晨到日暮,忙碌的身影从未停歇。大蚕期八天左右,进入五龄期的蚕宝宝会停止进食,身体渐透,摇头寻位,分泌丝液结茧,为化蛹羽化做准备。

图片

  作为村里延续30多年的传统产业,蚕桑生产早已成为小水渼村的“当家产业”。全村2100亩桑田绿意盎然,683户村民中450多户农户从事蚕桑生产。一年分春蚕、夏蚕、早秋蚕和晚秋蚕四批养殖,户均每批3张,全年养殖约1400张蚕。按一张蚕均产80斤、一斤均价30元算,全村全年产值达1300多万元,让不少村民靠着这小小的蚕茧,过上了红火日子。

图片

  养蚕是精细活,蚕对环境要求极高,温度、湿度、卫生都得严把控。小水渼村的蚕农们在30多年的养殖实践中,早已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验。通过“共育户”统一培育优质蚕种,养殖中精准调控蚕室温度,坚持每日清扫消毒,连桑叶都要仔细筛选、晾晒去潮。这般精心照料下,养出的蚕宝宝个个又肥又壮,吐的丝光滑洁白,结出的蚕茧饱满厚实,深受省内外收购商青睐。

  更让村民安心的是销路不愁。每到收获季,省内外的收购商便主动上门,采用“价高者得”的方式收购,蚕农们足不出村就能卖个好价钱。进入大蚕期,即使在外打工的村民也会特意赶回家帮忙,这份收益远远高于在外打工。

  走进村里最大的养殖户施应龙家中,家里人正忙着给蚕添食。妻子将新采的桑叶均匀撒入蚕匾,白胖的蚕宝宝立即昂首争食。“进入大蚕期后,我家养的14张蚕每天要吃掉3000多斤桑叶,得请工帮忙采摘才行。”施应龙的父亲施国军一边给蚕添桑叶,一边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施正全算起了收益账,“今年养的14张蚕,大概能产茧600公斤,除去成本,一年收入能有12万元,再累也值!”话语间满是笑意。

图片

  蚕桑的价值远不止于蚕茧。蚕蛹是富含优质蛋白的餐桌美味,蚕沙能制成有机肥、入药,桑枝也能粉碎再利用。这份“全产业链”的价值,让蚕桑产业的收益更添一份厚实。

图片

  从春到秋,四季轮回里,小水渼村的蚕农们用勤劳浇灌着希望。这一枚枚饱满的蚕茧,不仅织就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更成为小水渼村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张珍 施正全 尹冬梅)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