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有100多名“新农人”来洱海边报到→
7月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入学第一课”在云南大理、河北曲周、北京平谷三地同时开启,300余名即将踏入研究生阶段的青年学子在深入乡村的实践中迈出了成为新时代“新农人”的第一步。
三地联动启动:紧扣国家战略,锻造兴农新军
7月1日,2025年全国科技小院研究生学前教育实践培训会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河北曲周、北京平谷三地同步启动。
本次培训紧扣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的部署要求,致力于在研究生入学前阶段构建一套系统化、实战化、递进式的育人体系。其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情怀认同、实践能力与服务意识,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本领、肯扎根、能吃苦的新时代强农兴农新农人。
线上线下融合:五校学子集结,共启实践征程
开幕式主会场设在洱海之畔的大理古生村,分会场同步联动河北曲周和北京平谷,并通过线上直播面向全国高校与小院集群开放。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5所高校的30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线下培训,线上参与人数突破2000人。其中,来自5所高校的113名学生将在洱海边参加此次培训。
开幕式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侯勇主持。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领导分别致辞,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高等教育和青年使命等多重视角,深刻阐释了科技小院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价值与深远意义。
45天四阶递进:驻村实战,练就兴农本领
本次培训为期45天,采用“驻村感悟—知识拓展—小院实战—综合提升”四阶递进式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紧扣科技小院定位,涵盖情怀教育、通识学习、能力训练与成果产出等多个环节。学员们将在培训过程中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真实场景中积累一线经验,并通过撰写调研报告、编撰小院故事集、制作影像作品和展板科普成果等方式,系统掌握服务“三农”的方法、路径与语言。
2025年全国科技小院研究生学前教育实践培训会的成功启动,标志着新一届青年学子在迈入校园前,已率先迈入乡村。他们将在祖国广袤大地上,把论文写在田野,把责任种进泥土,把梦想扎根人民,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用青春和智慧书写强农兴农、助农惠农的新篇章!(吴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