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连着大山,彝胞牵着彝胞”。近日,南涧彝族自治县彝族学会184名会员走进漾濞彝族自治县阿尼么村,与当地同胞共同开展“同胞联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以文化交流为纽带,以音乐歌舞为桥梁,共话民族团结,共谋乡村发展。
活动开场,大理州彝族学会副会长、南涧彝族学会会长李光琴向全体人员传达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彝族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精神,号召全体会员共同推动彝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活动期间,南涧彝族学会会员深入考察阿尼么村乡村振兴成果。大家实地参观了特色民居改造、民俗文化体验项目,近距离感受阿尼么村如何将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发展有机结合。会员们纷纷表示,阿尼么村通过深挖民族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景点的发展模式,为南涧彝乡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阿尼么村乡村大舞台成为活动讨论的焦点。整个乡村大舞台造型设计独特,灯光、音响别具一格极具梦幻。会员们认为,乡村大舞台不仅为民间文艺人才搭建了展示平台,更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创新提供了实践场所,能培养出更多民族文化传承者。
文艺汇演环节,12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诗朗诵《爱在阿尼么》以真挚情感,诉说着作者对阿尼么的深切思念与爱慕,表达了对坚守乡土音乐人的崇敬,更传递出目睹阿尼么村庄日新月异变化后的欣慰之情,字句间流淌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厚眷恋。
舞蹈《感党恩》以优美的舞姿、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彝族同胞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南涧知名音乐人付怀敏老师充满民族特色的南涧彝族原生态歌曲《害羞羞》生动展现了彝家民俗风情。
文艺工作者字正鸿的小三弦弹奏《蜜蜂过江》旋律激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舞蹈《三道弯》则以灵动的舞姿,展现出彝族舞蹈的独特韵味,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此次联谊活动,既是一次民族文化的深度交流,也是一次乡村振兴经验的互学互鉴。南涧彝学会与漾濞同胞在活动中增进了情谊,凝聚了共识。未来,双方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云南网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唐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