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粽子飘香乡愁浓
端午节临近,洱源县各地粽子飘香,群众忙着包粽子,体验非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每年到了端午这个时候,洱源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糯米、粽叶、腊肉、红枣、豆沙……这些普通的食材,在巧手之下变得美味可口。走进茈碧湖镇九台社区的施泽枝家,餐桌上早已摆满了包粽子的材料。翠绿的粽叶散发着清新的香气,白白的糯米粒粒饱满,切成细丁的腊肉肥瘦相间,一切都准备得井井有条。
茈碧湖镇九台社区居民施泽枝说:“包粽子是我很小的时候看见爷爷奶奶包就学会了,它像香包一样,代表着驱邪、避邪、一家团圆。”
施泽枝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分享生活趣事,庭院里欢声笑语不断。
茈碧湖镇九台社区居民施泽枝说:“糯米头天晚上要泡好,第二天早上我们先去采粽叶,粽叶要选择中间嫩的叶片,包出来的粽子才会有清香味。第二天早上把糯米捞出来放上土碱水、火腿、盐、草果粉,把料放进制作好的香包里,煮出来的粽子就香香的、糯糯的。”
施泽枝介绍,煮粽子要用柴火灶煮,煮出来的粽子才会香糯。在锅里放上腌制好的腊肉,等水开后将包好的粽子下锅,至少要煮上半个小时,粽子才会熟。随着时间的推移,粽子的香味慢慢从锅盖的缝隙钻出来,弥漫了整个庭院,那是家的味道,也是节日的味道。
刚刚煮好的粽子,散发着浓郁的肉香、糯米香,还有粽子叶的清香。糯米粒粒油亮,糯而不黏,软而不散;肥瘦相间的猪肉紧实不腻,瘦而不柴。尝上一口,味道鲜美,糯米的软糯、馅料的香甜交织在一起,让人陶醉其中。
端午在家包粽子,是百姓对传统习俗的坚守,也是亲情凝聚的时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份在灶台前、餐桌旁的慢时光,让端午的文化内涵融入日常生活,让传统节日的魅力在千家万户中生生不息,这也是很多人儿时最爱的“那一口”记忆,更是很多在外游子心头那抹不去的乡愁。
茈碧湖镇九台社区居民施泽枝说:“我们老家每年都包吃粽子,老人、小孩都会包,也很会做,做好了就送给我们的亲戚朋友,让他们尝尝家乡的味道。”(菊芳 喜杏 新弟 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