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突破!大理一保护区首次实现“国宝”自然孵化
近日,在大理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开展野化试验的绿孔雀产蛋后首次实现亲鸟自然孵化出幼鸟,标志着绿孔雀种群保护工作迈出新步伐。
5月14日,保护区管护员在观测绿孔雀生活习性时发现,参与野化训练的2号绿孔雀身旁新增4只幼鸟。
大理巍山绿孔雀管护局科研所所长杨家伟说:“2号绿孔雀在模拟野外环境下产卵4枚,并成功自然孵化出4只幼鸟,这表明野化训练有效恢复了绿孔雀的野外生存能力,验证了野化训练的有效性。”
据介绍,自然孵化的4只幼鸟避免了人工繁育可能导致的遗传多样性退化问题,更能适应野外环境,为后续放归自然奠定了基础。
大理巍山绿孔雀管护局科研所所长杨家伟说:“我们将强化栖息地安全管理,防范天敌威胁和人为干扰,同时实时监测绿孔雀健康状况,持续跟踪幼鸟活动节律、成鸟繁殖周期等数据,科学评估野化种群的可持续性。”
绿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世界濒危物种,目前国内仅分布于云南省。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以绿孔雀为单一保护对象命名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绿孔雀及其栖息环境。
自2022年7月以来,大理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森林自然中心在大理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组建“绿孔雀野化放归试验基地”,开展绿孔雀野化放归试验。
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建成了观察笼舍、过渡笼舍、野化场、沙浴池、消毒池、视频系统等野化设施,制定完善了《绿孔雀过渡性饲养技术规范(试行)》《野化放归试验基地管理制度(试行)》等制度,规范了日常管理行为。基地管护员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对笼舍和野化场地定期进行巡护、检查、维修。
三年来,“绿孔雀野化放归试验基地”投放了绿孔雀11只,分别在观察笼舍、过渡笼舍、野化场不同区域进行野化训练,不断适应自然生活环境,其中2号绿孔雀分别于2024年和2025年两次产蛋。
大理巍山绿孔雀管护局局长朱军先说:“我们将按照野化放归规程,对绿孔雀野外生存能力进行评估。待达到放归条件后,将为其安装卫星定位跟踪器并放归野外,实现绿孔雀自然放归,持续开展科研监测,为全省乃至全国绿孔雀野化放归提供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撑。”(董有喆 杨继稳 胡丽珍 杨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