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山间的“绿阶梯”!大理这个村靠小豌豆种植年赚560万
近年来,祥云县祥城镇毛栗坡村坚持党建引领,带领村民发展豌豆产业。从最初试种的两三亩,到如今全村连片种植1200亩,毛栗坡村以千亩豌豆基地为笔,在青山绿水间书写着“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新篇章。
走进毛栗坡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如同绿色阶梯般的千亩豌豆基地。漫山遍野的豌豆藤蔓如绿绸般铺展,顺着豆桩攀援而上,顶端绽放着乳白色的蝶形花,中下部则挂满了日渐饱满的翠绿豆荚。微风拂过,绿浪翻涌,与远处层叠的群山、错落的民居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据了解,毛栗坡村豌豆种植已有十多年的历史。2014年,毛栗坡村两委结合当地海拔较高、气候冷凉等地理优势,引进豌豆种植,并在全村推广。为打消群众顾虑,村“两委”以党员示范带头,率先试种了两三亩豌豆。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首次种植便取得了大丰收。
通过示范,村民们看到了豌豆种植的经济效益,纷纷开始利用自家山地种植,豌豆产业就这样在毛栗坡村推广开来,由最初的“两亩地”变成了如今的“千亩海”,村民李琼便是其中之一。
祥云县祥城镇毛栗坡村三组村民李琼说:“以前我们的地都用来种玉米,但效益不好。后来村上带动我们种豌豆,种了七八年,去年种了十五六亩,卖了十万多元,效益还是非常好的。”
山地种植,水是命脉。过去,村民靠天等雨,遇到干旱,豌豆收成就会受到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豌豆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解决毛栗坡村生活用水难题,2023年,在多方勘测论证的基础上,毛栗坡村两委筹集资金148万余元,修建了三个共计360立方米的大蓄水池,通过架通自来水管网,将山泉水输送到每家每户。
有了水源,村民们便因地制宜,自发投工投劳,架设分管,在自家的田地里修建蓄水塘、铺设滴灌带,将水引到豌豆地里。现如今,山泉水顺着滴灌带漫过千亩豌豆地,曾经“望天收”的豌豆藤蔓,在精准水肥的滋养下越长越壮,藤架间垂落的豆荚个头饱满、色泽鲜亮,甚是喜人。据统计,2024年毛栗坡村共种植豌豆700亩,亩产量1.1吨,亩产值0.8万元,总产值达560万元。
祥云县祥城镇毛栗坡村党总支副书记段文凤表示:“今年的长势比去往年都好,大家在管理、施肥上也越来越有经验,预计今年能够增产增收。”(施雁莎 张林娇 杜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