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要闻 >> 正文
躬身沃土连民心,赤忱履职映党徽——记宾居镇人大代表杨天泽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6日 09:39:00  来源: 宾居清风

  原标题:躬身沃土连民心,赤忱履职映党徽——记宾居镇人大代表杨天泽

  晨雾未散,宾居社区小黑箐田间已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杨天泽探着身子,裤脚沾满泥点,正与小组长老肖查看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情况“这水一引,今年葡萄肯定甜!”老肖咧嘴笑,指着新修的灌溉沟渠说道脚下,刚拓宽的道路蜿蜒如带,几辆满载农资的货车正往田间驶去——这个项目“纸上建议”变为现实,用了杨天泽整整三年

  作为宾居社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他是村民口中的“老亮”,大事小情随叫随到;作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他又是民意“传声筒”,他的“民情日记”写满百家忧乐。从青丝到白发,二十余载扎根乡土,杨天泽始终笃信:“脚踩泥土,才能听见最真的民声;心贴群众,方可不负胸前的党徽。”

  扎根一线听民声,履职尽责践初心

  作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杨天泽始终将“脚下沾泥土,心中有民情”作为履职准则。他用心打造“人大代表联络室”示范点,制定定期走访、接待选民、收集反映群众意见建议等制度,联络室“民情日记”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急难愁盼的数十条诉求。白土坡村民代表反映饮水困难,他马上开展调查,多方奔走协调,最终推动集镇供水项目落地,项目建成后,汩汩清泉流入千家万户;春节前夕,低保户大爷到社区反映生活情况,他立即联系县红十字会争取慰问物资,在寒冬中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句话被他刻在心头、落在行动。

  人代会上,杨天泽的代表建议总带着泥土的厚重与温度。2021年,他提交的《关于立项实施宾居社区环城路至干海子、白土坡村岔路口道路硬化项目的建议》历经三年推进,于2024年竣工通车,村民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2022年,他聚焦小黑箐片区农田灌溉难题,提出建设农田水利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议,2025年小黑箐片区以工代赈项目开工,对原有生产道路进行扩宽,并实施路面硬化和配套灌溉沟渠工程解决村民出行难、农田灌溉难、农产品运输难等问题,直接惠及1898名群众,促进本地97人就近就业。如今,这些“泥土里长出的建议”已化作条条坦途、汩汩清流,成为乡村振兴的“动脉”与“血脉”。

  “打铁还需自身硬”,杨天泽深知代表履职需与时俱进。他带头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社区人大代表学习法律法规、中央一号文件等重要理论知识,邀请党校讲师、农业技术专家开展代表履职能力提升暨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训班;带领村民代表赴外考察葡萄种植先进经验推进项目集约化,促使集体土地转化为项目土地。他说:“代表不仅要传递民意,更要成为政策的‘翻译官’、技术的‘传播者’。”

  振兴乡村谋发展实干铺就共富路

  2015年,面对村民“单一种植收入低”的困境,杨天泽推动成立国荣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他带领7名党员带头示范,引入科学养殖技术,打造“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如今,合作社养殖奶牛300头,带动周边200余户养殖户发展奶牛1500余头,年均收购鲜奶4000吨,户均增收超7万元。“以前种地看天吃饭,现在养牛年年有分红!”周边养殖户李大姐感慨道。

  在干海子光伏发电项目启动中,他夙兴夜寐参与到征地群工工作中,整合荒地500亩,推动项目落地产值达60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泥巴路”到“水泥路”,“水利不通”到“灌溉无忧”,“黑灯瞎火”到“灯火通明”,杨天泽用脚步丈量民生需求。他辗转光伏公司、州交通局争取资金700万元硬化白象厂到李子园道路12km,从此村民出行无忧;他向上争取省级财政资金五年共计1500万元,对宾居社区冷浸田实施改造,改造后农田高产稳产,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他定期视察宾居老街基础设施情况,修缮老街路灯120盏;他积极推动绿美庭院建设,将10户农家小院改造为“庭院经济示范点”面对集镇交通拥堵难题,他提出“液压升降柱+限行管理”方案,2025年实施后,越析商贸街通行效率提升40%,居民纷纷点赞:“出门不堵心,安全又舒心!”

  初心如磐甘奉献危难时刻显本色

  “老亮,孙女高烧40度,你快来医院!”2021春节,疫情防控最吃紧时,杨天泽接到妻子电话。一边是亟待转院的孙女,一边是社区卡点值守,他沉默片刻后说:“我是书记,不能撤!”转身继续投入抗疫。连续十多天,他带领党员24小时轮守卡点,他的身影遍布了社区的大街小巷,充当着指战员、宣传员、护村员、消毒员等各类角色,嗓子喊哑了就用喇叭录好防疫知识循环播放。群众心疼他:“老亮,你歇歇吧!”他摆摆手:“疫情不退,我咋个能退?”

  在越析广场改造项目中,杨天泽无偿让出自家2土地与村民置换,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让他被评为州级廉政先进个人。他趁热打铁,狠抓作风建设,在社区内打造廉洁文化阵地。走进宾居社区,铜黄色的“廉政警钟”坐落在院落中央,一面刻着醒目的“廉”字,一面刻着“警钟长鸣”四字,左右各两侧写着“扬清风正气”“明廉政警钟”,右侧屹立着“廉石”,时刻提醒干部职工要“忠诚、干净、担当”。同时,他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室,为村组干部播放廉政教育影音,通过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村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村民纷纷说:老亮办事公正透明,我们一百个放心!

  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独居老人杨珲激动地介绍道:“这里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都是老亮到民政、红十字会等单位为我们争取来的,在这里,我们三餐有热饭,生病就医有专车生活再也不愁了,感谢党和政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杨天泽争取136万元资金建设的这里集中供养8独居老人,杨天泽定期会来这里看望慰问老人们,并联系卫生院为老人免费体检此外,杨天泽还积极对接民政、学校等单位,资助困难学生圆梦校园为留守儿童发放“学习礼包”“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个都不能落下!”杨天泽的承诺掷地有声。

  “红白事摆酒不超过20桌,其余客事一律不准办”杨天泽带领党员干部签下《客事简办承诺书》,掀起移风易俗新风尚。他组织乡贤成立“文明劝导队”,将陈规陋习写入村规民约,社区客事规模大幅下降。每逢重阳节,他发动企业爱心人士捐资捐物,为200余名老人办“敬老宴”、发慰问品;化身“文物守护者”,定期带人巡查文昌宫清真寺等古建筑群,修复破损雕花门窗,增设消防设施。“老戏台要唱新故事”,他争取资金100万元建设村史馆,推动老年大学文艺建设弘扬宾居洞经古乐、赶马调等优秀文化,让年轻人在乡音乡韵中记住“根”的模样。

  记者杨代表,扎根基层二十多年,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杨天泽抚摸着胸前的党徽:“是沉甸甸的责任。群众选我,我就要为他们‘跑断腿、磨破嘴’。”

  炎炎烈日下,他走向田间,背影与土地融为一体。在宾居这片热土,正因无数个“杨代表”的耕耘,焕发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