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种子”到“土特产”
从“出山”到“出圈”
一袋袋咖啡承载着云南的阳光与泥土奔向世界各地
“代表中国”的云南咖啡
从
背后是从“种子”到“杯子”的全链条探索升级
在世界地球日这天
我们不妨探索一下咖啡能有何妙用
世界地球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自1970年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世界地球日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节日,并在2009年正式被联合国纳入国际节日。
据碳足迹追踪
除了咖啡豆的生产加工过程,制作结束后剩余的大量咖啡渣也在悄悄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据国际咖啡协会(ICO)数据,每吨咖啡豆可以产生650千克的咖啡渣,每制作1杯300毫升咖啡大概就会产生13克咖啡渣,而这些咖啡渣通常作为生产废弃物而被填埋。
咖啡除了能成为“社交硬通货”外
能做的其实很多
咖啡渣能织布——
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班母村创造性地将咖啡渣巧妙转化为咖啡纱线,使之成为佤族织锦的新颖原料。
回收的咖啡渣,通过微碳化、提取纳米因子等技术手段制成咖啡纤维,具有吸湿排汗、抗菌、透气、保暖、轻量化等特性,织成佤族织锦后,可生产领带、服装、咖啡围裙、围巾、披肩、玩偶等产品。
把咖啡渣做成织锦,让每一粒咖啡豆的旅程都变得更加完整,不仅给佤族织锦这项古老技艺
咖啡豆壳能
孟连桥安咖啡贸易有限公司拥有集咖啡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咖啡生产线。过去,烘干后的咖啡豆壳只能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孟连桥安咖啡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
咖啡豆烘焙完成静置15-30天后将被送到脱壳设备处理,脱下的咖啡干豆壳将通过运输带直接投放入颗粒燃料生产设备中压制成为条状的颗粒燃料,这种咖啡豆壳制作的颗粒燃料更耐烧,不会结块。该设备能够实现对咖啡干豆壳近乎100%的再利用。“投入1吨咖啡干豆壳就能生产出1吨颗粒燃料,每天最多能生产15吨,
咖啡渣能共建可持续生活的社区——
“我们店里有两袋咖啡渣,谁可以过来取一下?”微信群里,不时有咖啡馆负责人发布咖啡渣认领信息,热心市民可以按照地址上门领取咖啡渣,再运送往附近的农场进行堆肥。在大理,这个由咖啡馆、农户和热心市民组成的咖啡渣循环网络,也是许多认同并践行可持续生活理念的大理新居民们共建共享在地社群。
咖啡渣循环网络的发起者之一马昆是一名生态设计师,此前在上海和温州有着推广家庭种植、
“在大家的印象里,堆肥的过程很臭,这是氮含量太高导致厌氧发酵的缘故。如果材料的选择和配比技术到位,堆肥是一点都不臭的。而咖啡渣就有着最适宜发酵分解的碳氮比,约为25至30:1。”马昆总结出来一套效率较高的控温控湿有氧堆肥法,将厨余垃圾切碎后与咖啡渣、稻壳、草木灰等材料混合,在木板上堆成锥形,需要避免淋雨,保持60%的湿度,2至3天后,温度上升到60摄氏度就进行一次翻堆,如此反复几次后,温度上升变得困难,说明有机物分解得差不多了,堆肥也就做好了,整个周期20天左右。
“咖啡渣循环利用其实很简单,难点在于收集这一环。我们希望发动一群人共同来做这件事,在这个网络中,热心市民发挥的作用就像小蜜蜂一样,成为将咖啡渣从店里运送到农场的媒介。”发起人之一天心说,这个网络首先是践行废物利用,其次也是一个小规模的社群,大家通过共识能够互动起来。目前,大理咖啡渣循环网络已有近50人参加,关联10余家咖啡店、约7家农户。
生活中,咖啡渣还可以
清洁小帮手——
抓一把干燥的咖啡渣,在水槽里用力擦拭,那些令人厌烦的油污很快便会被轻松瓦解。同时,咖啡渣还能顺带消除水槽的异味,让厨房空气清新宜人。炉灶上的污渍同样不在话下,用咖啡渣轻轻擦拭,就能将污渍去除得干干净净,效果甚至比一些化学清洁剂还要出色。
园艺好伙伴——
对于喜爱养花种草的朋友而言,咖啡渣堪称宝藏般的存在。它富含氮、磷、钾等多种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的营养元素。将咖啡渣拌入土壤中,就如同为植物施加了天然的优质肥料,能显著促进花草茁壮成长,让它们枝繁叶茂、花朵更加鲜艳。咖啡渣所散发的特殊气味,能够驱赶蚂蚁、蜗牛等害虫,为植物提供天然的保护屏障,让它们免受侵害。将咖啡渣进行堆肥发酵,制成氮肥后混入土壤中,只要用量合理,就是一种绝佳的天然肥料,既能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又环保健康。
除臭小能手——
家中的冰箱、鞋柜、卫生间等地方,常常容易产生各种异味,令人困扰。此时,咖啡渣便能大显身手。把咖啡渣装入小袋子里,放置在冰箱中,它可以迅速吸附并去除食物的异味,让冰箱内的空气清新自然。将其放在鞋柜里,能有效分解鞋子散发的臭味,让鞋柜保持
美容护肤小秘诀——
咖啡渣竟能护肤?咖啡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有效帮助减少皮肤的炎症,延缓皮肤衰老,减少皱纹的产生。将咖啡渣与适量的橄榄油混合,制成磨砂膏,用来按摩身体,不仅可以去除角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让皮肤更加光滑细腻,焕发出健康的光泽。
云南网记者 殷洁 高玥 段苏航 秦蒙琳 综合央广网 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