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高位推动,加强规划引领,积极融入全州咖啡产业发展布局,咖啡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宾川县的咖啡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1904年,法国传教士在平川镇朱苦拉村播下了咖啡的种子,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咖啡在这片土地上寂静生长,22棵百年咖啡古树与1134棵平均树龄70年的咖啡古树组成古老咖啡林,让朱苦拉成为“中国咖啡第一村”,也让朱苦拉咖啡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中国咖啡活化石”。当地村民传承百年的古法咖啡加工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咖啡品牌,宾川县不断挖掘朱苦拉咖啡的历史文化价值,研发推广“喝”咖啡的理念。2013年“宾川朱苦拉咖啡”已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2月,又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朱苦拉咖啡百年古法加工制作技艺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咖啡文化活动,创作歌曲《朱苦拉》,举办“云南大理宾川朱苦拉咖啡论坛”“虹吸壶咖啡大赛”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宾川朱苦拉咖啡的独特魅力,一大批爱好人士活跃在咖啡传承和推广的前沿,杜仙宇就是其中的典型。
一次偶然的机会,杜仙宇第一次踏上朱苦拉这片神奇的土地,被古老的村庄、茂密的古咖啡林以及那座破败的教堂惊呆了,在这里她听说了朱苦拉咖啡的缘来,也因此发现了百年咖啡背后蕴藏的商机。从朱苦拉回来后,杜仙宇注册了宾川活化石咖啡商贸有限公司,设计了咖啡礼盒包装,并注册了自己的咖啡商标——活化石朱苦拉咖啡,在县城开了一家主营朱苦拉咖啡的“漫猫咖啡馆”,后更名为“活化石咖啡馆”。
为保证产品质量,每到采摘咖啡鲜果的时节,杜仙宇都会亲自去朱苦拉和村民一起采摘咖啡鲜果。依托“活化石咖啡”品牌商标,杜仙宇亲自研发新产品,设计产品包装,将朱苦拉风景、民族风俗等文化元素融入产品中,先后推出了朱苦拉活化石精品速溶咖啡、挂耳咖啡礼盒等十余种产品,在“2019年南亚东南亚品牌文化旅游商品国际大赛暨云品100创新创意大赛”中荣获最佳人气奖,成为宾川代表性旅游商品之一,远销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重庆。
“现在生意比较红火,消费者非常喜爱我们的咖啡,都表示口感和其他比起来很特别,还有这些文创产品他们也很喜欢。”宾川活化石咖啡商贸有限公司杜仙宇说。
如今在宾川县城,像“活化石”这样的咖啡店越来越多,以朱苦拉咖啡为原料制作的饮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宾川县咖啡种植规模稳步扩大。目前,宾川县从事咖啡产业经营主体达52个,咖啡种植面积2545亩、产量257.5吨,产值773万元,加工产值0.96亿元。通过推行“政府+公司+金融+科技+基地+农户”运作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咖啡产业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紧密结合,共同推动咖啡产业发展。
宾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建军介绍,宾川县将加大对咖啡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提升咖啡种植和加工技术水平,进一步拓展咖啡产业链。同时,不断丰富咖啡文化内涵,强化品牌建设,让宾川咖啡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宾川乃至云南的一张亮丽名片。
云南网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温昌盛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