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大理这十年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全民共享绿色幸福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1日 09:04:56  来源: 云南网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亲临大理,在洱海边留下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十年来,大理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以洱海保护治理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人与自然同生存、共发展,绿水青山成为了当地群众的“幸福靠山”。

  绿廊映清波,洱海绽新颜

  冬日的洱海,少了夏日的喧嚣,却多了几分宁静与祥和。行走在洱海生态廊道,阳光下的湖面闪烁着细腻而柔和的光芒,成群的候鸟在水中嬉戏。市民游客或悠闲骑行,或漫步其中,走走停停,尽情享受闲适慢生活。

  “站在廊道上,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温暖的阳光,再看苍山云起云涌,洱海碧波荡漾,觉得身心格外舒畅。”来自河南信阳的游客李海燕举起相机摁下了快门。

  在大理,洱海生态廊道是人与湖的共栖空间,是洱海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廊”,更是大理人民写在苍山洱海、天地之间的一份出色“答卷”。

  作为洱海保护治理的重要项目,洱海生态廊道涵盖了790多公顷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129公里的环湖生态廊道和若干环境监测站点,涉及30公里污水管网的完善和5个带有湿地修复功能的科研实验基地,为洱海构筑起一道物理隔离的绿色生态屏障,有效削减了入湖污染负荷,改善了洱海水质,提高了洱海生物多样性和洱海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创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生活和生态空间。

  沿着洱海生态廊道一路前行,走进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村,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洱海边,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着独特的韵味。村民何利成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亲眼见证了洱海的变化。他感慨地说:“以前,洱海周边还有一些污染,但廊道建好后,洱海水越来越清了,我们村也越来越美了。”

  “生态廊道不仅是一项环保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它让市民和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洱海的美,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大理苍洱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榆海介绍,廊道不仅注重生态保护,还兼顾健身康养和文化体验功能,来到这里的人们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迷人的苍洱风光,还可以进行丰富的户外休闲娱乐活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同生存、共发展。
一条廊道,挽起美丽洱海,串联起大理的山水乡愁,在提升城市“颜值”与“气质”的同时,更承载了生态、保护、景观、文化、旅游、健康、智慧、科普、乡村振兴等多重功能,如今已成为大理的一张亮丽名片。自建成投入使用至今,进入洱海生态廊道的居民和游客已经超过4700万人次。

  赛事逐苍洱,运动新风潮

  风景如画的洱海生态廊道,是骑行、健步走、长跑的最佳场地;景色秀丽的苍山洱海,是得天独厚的户外运动胜地。大理,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户外运动资源,正成为开展户外运动的乐土,吸引着全世界户外运动爱好者纷至沓来。

  近几年,大理州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旅游优势、生态优势,围绕打造“四季户外运动之城 全域旅游康养之地”目标,做足做精户外运动文章,着力打造特色体育旅游产品,成为诸多品牌赛事的目的地和理想之地。

  “大理太美了,苍山上有雪,洱海水很蓝,我们奔跑在无滤镜的赛道,看到了大理最美的一面。”在2024年云南九大高原湖泊山水联赛洱海站比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跑者沿着美丽的洱海尽情奔跑,用脚步丈量湖光山色,沉浸式感受洱海的生态魅力。参加环洱海接力比赛的陈剑激动地说,赛道沿途处处皆是风景,苍山雪峰、洱海流金、水杉泛红、海鸥翔集,给自己留下了独特难忘的体验。

  如今,大理已先后成功举办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第五届亚洲龙舟锦标赛、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大理站、澜湄合作大理马拉松等国际和国家级赛事,连续多年举办三月街赛马大会、环洱海自行车赛等本土赛事,连续举办两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仅2024年,大理就举办了2024巴黎残奥会坐式排球资格赛、2024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等系列赛事,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无限。

  在大理跑友圈,运动达人赵俊颖连续3年在洱海生态廊道发起百日马拉松挑战活动,每年参与者超过1万人次,带动无数远近跑友在苍洱间奔跑,感受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大理气候温和、空气质量好,现在户外跑的氛围和人群基础越来越好。”赵俊颖说。

  从徒步、赛马、骑行、马拉松,到攀岩、飞盘、帆船、皮划艇……在大理,以洱海苍山为核心的户外运动资源,可全年开展“山水陆空”户外运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大理共举办141个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参赛规模20余万人,观赛规模60余万人。

  洱畔生态富,乡村共繁荣

  好洱海生态美景不仅吸引了游客,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村民们享受着生态红利,端稳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每天清晨,位于洱海边的心邸咖啡馆刚刚营业,早已等候在此的游客便迫不及待地涌入店内,点上一杯香浓的咖啡,静静地等待洱海日出。从开门营业到夜晚九点,心邸咖啡馆总是门庭若市,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最高峰时每天有5000多人。在这里,咖啡与风景成为了完美的结合体。

  心邸咖啡所在的下末北村,已发展起了20多家民宿、10多家月租房,成为旅居者的首选之地。经理张梅家装修了4间月租房,迎来了多位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旅居客,人气满满。

  与下末北村相隔数公里的太和街道葭蓬村,慢屋揽清客栈在洱海东岸的新晋网红村海东镇文笔村也开了一家连锁店,海西看日出,海东看日落,每年接待来自成都、重庆、广州、上海等地的游客50万人次。洱海生态廊道才村最北端龙凤村的晒谷客栈,超过一半的客源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通过增加咖啡和西式简餐等经营内容,从单一的住宿拓展到了服务廊道游客。

  在银桥镇磻溪村“S”湾,凭借着这张出圈的生态名片,当地民宿酒店、停车场、旅拍、餐饮店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外,村里还活跃着80个户外直播点,每天从日出到日落,至少有40名主播在进行直播连线,销售旅游线路、磻溪村民宿酒店、网络租车,每个月的场地营运流水可达40多万元。

  而在洱海另一边的挖色镇海印村,好生态也成为了最亮丽的底色。村民积极挖掘自身文化旅游资源,不少人成了旅游业从业者。村民杨丽芳经营的海景客栈见证了海印村的蜕变,她自豪地说:“现在洱海清了,村里美了,我们生活也更加惬意了。”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 秦蒙琳 段苏航 杨维琦 董孟良 沈星(实习生)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