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春将至,山河万象荣。在云南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云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成为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春将至,记者深入基层,走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看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通过创新模式、强化市场对接等,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升级的新路径。
深冬暖阳,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苴力镇栗子园村,1500亩萝卜籽进入盛花期,层层叠叠的绿意之间,一束束白色小花开得恣意,也承载着丰收的希望。
“萝卜籽是种植合作社当季的主打品类,主要用来榨油,目前我们正配套建设植物油加工厂,现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3月份萝卜籽收成时便可投入使用。”栗子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正斌介绍。
栗子园村曾因盛产黑煤炭而闻名,是县内外小有名气的“黑金腹地”。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该村党组织积极领导合作社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开启了由“挖山”到“耕山”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2018年,栗子园村党总支牵头,联合村内7家种植养殖合作社,共同组建了弥渡栗园扶贫产业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合作联社),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合作发展、产业先行的强村富民发展路径。曾经依靠煤矿致富的栗子园村,如今绿色产业多元发展,成功构建起一头猪、一头牛、一只鸡、一片果、一棵菜、一味药、一朵花的“七个一”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体系。
“当时我们就想通过成立合作联社把‘小、散、弱’的产业聚集起来,通过提供农资供应、技术培训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杨正斌说道。
据介绍,合作联社下设生猪养殖、土鸡养殖、珍禽养殖、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等7个合作社,通过因地制宜引导成员社发展优势产业,指导全村709户农户发展不同的种植养殖业。不仅如此,该合作联社还采取统一供应种苗、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订单销售的“五统一”生产管理,为社员提供生产、加工、销售及技术一体化保障服务。
在合作联社引领下,栗子园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原种土鸡繁育基地年供应商品土鸡苗13万羽、养殖生猪年出栏达1万头、万寿菊套种青花椒1500亩……自合作联社成立以来,成功架起了农户与特色农业产业的桥梁,截至目前,合作联社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为群众搭建起了1个合作联社与7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的“1+7”产业发展新平台,通过抱团取暖,实现“合作共赢”,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破百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6800元。
不仅如此,该合作联社还积极搭建销售平台,带动各类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目前,我们成功注册了‘栗园’商标,并在弥渡县城设立了大理栗园农产品选销中心,进行农产品的展示、销售,同时,还借助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搭建了线上销售平台。”杨正斌介绍,2023年,合作联社实现线上销售总额2000余万元,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该合作联社还依托万寿菊花海景观、特色农副产品等资源,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的新路子。2023年,通过举办万寿菊丰收节农文旅活动,合作联社接待县内外游客7000余人次,收入达9万余元,带动60户村民发展地摊经济共创收15万余元。
如今,栗子园村成功打造了一条“有鲜果摘、有土鸡抓、有鸡蛋捡、有山菜品、有好戏看、有矿洞探、有亲家访、有花海游”的“八有”生态旅游线路,开启了一条“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乡村振兴之路。
抱团发展,逐绿而行。昔日的“煤炭村”,如今绿色产业遍地开花,通过发挥合作联社的引领带动作用,栗子园村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的产业发展路子,实现了美丽“蝶变”。
记者:杨吉娟 周鑫
编辑:杨茜
设计:段孝钊
联合制作:弥渡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