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今的凤阳邑,一批批走出去的青年返乡就业、一批批“新大理人”到此追梦,悠悠古道焕发着新的生机——“有风小院”里的年轻人
一场雨过后,早晨的空气里透着丝丝寒意。穿村而过的茶马古道在雨露的润泽下,石板上泛着岁月的光。路的两旁,村民开始支摊;路的尽头,有炊烟袅袅升起……
大理市凤阳邑村,热闹的一天又开始了。
这也是“有风小院”里,杨彦恒、杨俊辉、徐榕汾等年轻人新的一天。
杨彦恒:乘“风”逐梦书写青春志
今年24岁的杨彦恒,是土生土长的凤阳邑人,在“有风小院”里负责管理吧台、制作咖啡、接待游客等工作。
一年多前,学软件工程的杨彦恒毕业后放弃了在城市里“敲代码”,回到家乡凤阳邑。
“读书时,放假回家看到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在我们村拍摄。电视剧播出后,我们凤阳邑村迅速出了名。毕业时,恰好遇到‘有风小院’招募员工,于是我决定回家就业。”11月6日上午,趁客人不多,杨彦恒给我们讲起自己的“有风”时光。
窗外,银叶金合欢仍在开放。露台上的木马、窗台上的花、书架上的书、石榴树上挂着的风铃……电视剧里的布景呈现眼前,如初时那样。
“剧组撤走后,布景也撤了。我和其他3个员工上岗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按照电视剧里的场景布置‘有风小院’。” 杨彦恒告诉我们,他们足足花了10天的时间才把小院原样恢复。
拍摄结束后,“有风小院”成为凤阳邑村“影视IP+文旅”模式的一个标志,每天访客热度不减,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追风”打卡。杨彦恒也学会了咖啡拉花、旅游营销、管理等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
“以前没有想过会回村就业,觉得考大学就要到城市里打拼。”杨彦恒说,现在的工作也很辛苦,但自己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也确定了自己将来要在文旅行业大显身手的发展方向。
杨俊辉:驭“风”而行启航新征程
打粉、萃取、拉花……11月6日,见到杨俊辉时,他正娴熟地为顾客冲咖啡。
今年22岁的杨俊辉是“有风小院”的管理员之一,也是一名返乡就业青年,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
冲咖啡、引导客人、客房管理、助农产品推广……近2年的磨炼,杨俊辉成功“跨界”,成为独当一面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从事服务行业,使我磨炼了心性,能够更快成长,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杨俊辉介绍。
杨俊辉家的老房子就在凤阳邑茶马古道旁,在记忆里,这条古道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山麓小径,杂草丛生,鲜有人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杨俊辉家在离城市主干道更近的地方建了新房。“之前我在一项目工地实习过,毕业后回到凤阳邑。在这里工作离家近,而且能为村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希望能像电视剧中的谢之遥一样,为家乡的振兴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俊辉说,在小院工作的还有10多个年轻人,大家在这里为梦想努力奋斗。
凤阳邑出名后,日均游客人数持续在3000人左右。越来越多有情怀、有理想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凤阳邑。据介绍,近两年来,凤阳邑返乡创业就业的大学生已有20多人。
徐榕汾:定格“有风小院”绘芳华
“低头看前面的树叶”
“脸往右边转一点,眼睛向上看。”
“对,非常棒!”
……
“有风小院”专职摄影师徐榕汾正耐心地指导游客摆造型,拍摄“许红豆”同款写真。
今年23岁的徐榕汾是河南人,在丽江做了5年的婚纱摄影师。不久前,在朋友的邀请下,辞去婚纱摄影的工作,来到“有风小院”,成为一名“新大理人”。
“一开始也有很多顾虑,担心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融入不进去。到大理住下后,我深切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小院让我感到松弛。”徐榕汾说。
“来之前就看过电视剧,许红豆在露台上悠闲地看书、抱着谢之遥送的玫瑰花……许多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徐榕汾告诉我们,小院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能让客人放松下来很快进入拍摄状态,非常出片。
《去有风的地方》播出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走进有风小院”体验慢节奏、治愈系的小院生活,打卡剧中“同款”镜头,小院的旅拍业务也应运而生。“小院目前有2个常驻摄影师,旺季每天接拍30多单,这两天是淡季,每天接拍10多单。”徐榕汾说。
时光在古道马蹄声中留下印迹,从“有风小院”银叶金合欢的枝叶间流过,见证着杨彦恒们的成长和凤阳邑的新篇章。在这里,一批批走出去的青年返乡就业,一批批“新大理人”到此追梦,悠悠古道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