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头图 >> 正文
稻谷飘香“尝新节”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2日 11:31:18  来源: 大理日报

原标题:稻谷飘香“尝新节”

彝族汉子披着蓑衣,戴着篾帽,三五成群,汇集于稻田间,用最古老的歌谣诉说祖先的勤劳,用奔放的舞步演绎多彩的农耕文化。

当地村民在“尝新节”中耍草龙。“尝新节”是自羌朗村最具代表的一个传统民俗节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其中编扎、游耍草龙独具特色。

波罗村成熟的谷穗和碾出的大米。波罗村的米饭,又香又糯,是当地的特色。

村民赵金明和妻子一起采新谷。赵金明(右)是“尝新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是波罗村每年“尝新节”民俗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

村民和游客一起用石臼舂糍粑。最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法。糍粑舂好后,用火烤即可食用。

波罗村“尝新节”文艺展演。

稻谷飘香时,相聚波罗村。祭神农、采新谷、祭祀祈福,祥云县米甸镇自羌朗村委会“尝新节”让波罗村热闹了起来。

“尝新节”彝语为“啋噷咗”,是吃新米的意思。“尝新节”于每年农历八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在自羌朗村委会波罗村举行,是一种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民俗活动,是当地彝族群众的一场民俗盛会。

“尝新”一词最初见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传说,很早以前,居住在自羌朗的彝族没有栽种水稻,是狗从天庭把谷子偷偷粘在尾巴上,漂洋过海带回人间交给主人,从此民间就有了水稻。后人为了牢记狗的功劳,便将这一天定为“尝新节”。久而久之,“尝新节”就成为自羌朗彝族群众不变的习俗。2017年,自羌朗村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023年,“尝新节”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今年的“尝新节”于9月13日至15日在波罗村举行,祭神农、采新谷、唱花灯、荡秋千、耍狮舞龙、对山歌,浓郁的彝族风情吸引了各族群众前来共度佳节,品尝彝家新米,体验当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游客在欣赏古朴的民族风情的同时,还可以在波罗村传统交流集市上购买到来自全县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和非遗产品。

自羌朗“尝新节”是当地农耕文化的缩影,其以祈福禳灾、庆祝丰收为主题,保留了彝族传统的祭祀仪式和舞蹈,是彝族毕摩文化的重要载体,为研究彝族毕摩文化、文字、服饰、音乐、舞蹈以及生产生活、民间习俗等提供了重要实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赵功修)

责任编辑:杨子双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