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剑川:铺就脱贫攻坚小康路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6日 15:55:00  来源: 云南网-大理日报

原标题:剑川:唱响多元发展幸福歌 铺就脱贫攻坚小康路

组织外出务工

挑选野生食用菌

白曲宣讲现场

烤烟收购忙

马登镇苹果大丰收

贫困户在基地打工收中药材

剑川县易地搬迁点索玛小镇全景

高山茶喜获丰收

蔬菜大丰收

剑川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包装优质剑川白芸豆

剑川县江尾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们正在包装收购来的“甜脆玉米”

2020年5月16日这一天,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正式批准剑川县等31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剑川上下勠力同心,书写出了高质量脱贫摘帽的时代答卷!

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各族群众备受鼓舞,白乡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徐徐展开。

2014年至2019年,共实现4个贫困乡镇和4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7334户30089人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8%降至0.86%。剩余未脱贫人口426户1308人也于今年5月底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此前,云南省对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评价中,剑川均考核为“好”等次;在国家第三方评估考评中,实现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为98.72%,评估团队认为剑川脱贫“稳定、可持续”。

剑川县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和脱贫攻坚后续帮扶措施精准落实,健全完善挂牌督战工作方案,全面抓好“两防一抓”工作,提升产业和就业组织化,强化社会保障,拓宽群众持续增收渠道,不断提升稳定脱贫的质量和成色。

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

剑川县紧密结合脱贫摘帽目标任务,以党建引领为基础,通过建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不断提升组织力,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

党建引领,支部共建,战斗堡垒更强了。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和“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的“五定”责任机制,凝聚起合力攻坚的强大能量。各领域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开展“互联同创共建”活动,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深度融合。用好用活368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累计整合资金2025万元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19年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其中有16个村达10万元以上。深化“党支部+”工作,实施“党支部+X+贫困户”行动,夯实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导向。

凝聚合力,锻造队伍,攻坚战队筑更牢了。成立“党员攻坚突击队”,将党员聚集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集中力量啃硬骨头、深入帮扶深度贫困户,真正做到出钱出物出工、用心用力用情,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树立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导向,成立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识别考察组,对参与脱贫攻坚阶段重点工作的884名县、乡、村三级干部履职情况作出综合性评价,评价优秀等次干部145名。按照干管权限,在67名符合提任和进一步使用人员中,现已提拔使用11名,进一步使用16名,职级晋升2名。2016年至今,县委新提拔任用的255名干部中脱贫攻坚一线干部96名,占37.6%。

培优激活,汇乡土人才,脱贫新路拓宽了。以实施人才扶贫行动计划和“十个一批”工作为主要抓手,统筹推进“五大人才扶贫项目”,把传统技艺传承、乡土文化发展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通过实施乡土人才扶贫“激活、培优、带富”项目,建立一项机制、培养一批人才、引领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四个一”模式,充分发挥专家基层工作站、产业文化园区和传统工匠人才等在脱贫攻坚中的辐射作用,以开展培训、搭建展览等方式带动群众学技术、强技能、促增收,有效带动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截止目前,累计培训8000多名技能人才,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

真情奉献,集微心愿,内生动力激活了。在脱贫攻坚中开展“先锋点亮微心愿”主题实践活动。各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挂钩单位、帮扶责任人利用进村入户帮扶、走访的契机收集建档立卡贫困户、孤残、留守儿童、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全县机关事业党员带头按照“立足实际,力所能及”原则,以“结亲式”“组团式”认领实现微心愿。通过分期分批为群众解决小困难、小需求、小梦想,在达成群众一个个“微心愿”中树立了先锋形象。截至目前共帮助贫困户实现12000多个生产生活“微心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战场成了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娘家人”。

多措并举稳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剑川县紧紧围绕稳就业工作大局,不断强化措施,全力推动稳就业各项工作落实。

岗位推送助就业。通过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宣传部微信公众号、劳动力转移微信工作群等渠道广泛发布就业信息10期104家企业(其中县内18家,省内27家,省外59家),共推送1.83万个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组建4支小分队,深入全县务工数量较多、较集中的32个村开展“进村送岗”活动,全力满足疫情期间的求职需求。截至9月30日,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2895人(其中县外省内14139人,省外7578人,县内21268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11881人,有组织转移4863人,“点对点”输出6批次205人。

突出重点推就业。以稳就业政策的落实,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困难群体就业。截至9月30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45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10个,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8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52人,完成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教育、卫健专业技术人员45人,计划新安置13名退役士兵,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技能培训促就业。采取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引导性培训和“送技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员培训,帮助劳动者提升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截至9月30日,全县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11195人次,其中2020年完成培训20537人次;累计完成技能培训8522人,2020年完成技能培训2791人。

政策落实稳就业。加快推进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全县33家车间吸纳带动就业188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近1003人。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累计开发保洁环卫、巡查值守、扶贫信息员等岗位2529个,目前在用645个;积极实施外出务工奖补政策,共审核29人,兑付资金14500元,正在审核632人。

减负稳岗扩就业。不断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向符合条件的59户企业返还资金78.04万元,惠及职工1613人;对企业单位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缴费实行“减、免、缓”,共减免353户企业社保费741.26万;延缓缴纳养老保险2家。

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剑川县是野生食用菌生产大县,每当野生食用菌大量上市时,坐落在金华镇剑阳片区214复线东侧的剑原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厂房门口,一辆辆前来交野生食用菌的车排着队,一筐筐牛肝菌、松茸等从车上卸下来,过磅员和记录员正在忙着称重、记录,厂房里的工人有的正在削去食用菌泥脚,有的正在清洗,有的正在切片,一片忙碌景象。今年野生食用菌上市以来,该公司已加工速冻冻干松茸、牛肝菌、虎掌菌等菌类成品12吨。因为收购价格合理,目前丽江玉龙、怒江兰坪、大理洱源等周边县份和剑川本地的收购野生食用菌的客商都愿意把货交到他们公司。由于接收量大,用工量也就大,现在每天用工量达到了360人次。鲜菌日产达6吨,速冻冻干菌类日产达6吨,两类食用野生菌年产量可达500吨。

据了解,剑原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食用菌加工、原生态农产品销售为主的剑川本土企业。是剑川县最大的野生食用菌、芸豆收储、加工、销售一体的企业,季节性生产剑川县及周边区域特色农副产品。企业组织管理上实行“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行机制,企业内部实行工资、奖励、量化管理机制,力争把剑川高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形成相互支持、互为依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双赢的目标。公司以“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农户长期利益联结机制,在助推扶贫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切实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加快群众脱贫攻坚进程。

公司负责人介绍,用工时他们会优先考虑困难群众,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都愿意吸纳,并且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在他们公司削泥脚的工人每人每天收入可到120元到150元,工钱可日结,也可月结。这个季节公司用工量大,只要身体健康、具有劳动能力,愿意来剑原公司做工的,他们都欢迎。公司季节性用工均达360人次,待遇合理合规,按职能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生产加工旺季,工厂需要大量临时工,可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力300余人就业,增收致富。公司优先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到公司就业,今年到公司就业的建档立卡户达76人,临时工80余人,季节性直接带动来公司就业人员每人收入15000元。

为了保证野生食用菌的品质,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该公司仅牛肝菌就分为了16个等级,还专门聘请了二十多名技术工入驻公司上班,进行加工、分级、切片和技术指导。目前,该公司产品已销售到昆明、楚雄南华、祥云以及海外市场。该公司还将根据剑川不同季节,推出具有剑川特色的农副产品来调整经营内容。在推广好剑川特色农副产品、经营好企业、打响剑川品牌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增收。真正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多个产业齐发展 脱贫致富后劲足

10月12日,大理云端牧业有限公司首批1550头到达剑川羊岑乡云端牧场,至此,牧场正式投入运营。

剑川县万头奶牛养殖及十万亩牧草种植产业扶贫项目是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的重点项目,规划总存栏1万头,总投资5.5亿元,分两期实施。项目实施运行后,将直接带动6000户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脱贫摘帽,有效防止返贫;2万多农户持续增收,4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目标,并不断增长;达产后将为剑川提供近8000个就业岗位,带动5万多户发展牧草种植业,五年内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助力剑川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发展。

在脱贫攻坚中,剑川县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之策,在巩固壮大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确保让每一个贫困群众有产业,每一户贫困家庭有增收,推动全县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可持续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

作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紧紧依托木雕这个传统特色产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全县木雕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在益贫、带贫、助推脱贫中大放异彩。羊岑乡的松缘彩艺木雕厂,在传统木雕技艺基础上创新,融入彩雕技艺,让传统木雕添了“彩”更添了“财”去年,厂区年产值达到100多万元,产品热销周边旅游市场。多年来,厂长杨元松致力于免费残疾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培训,学员来厂里学成后,既可以在厂里就地就业,也学到一技之长后到别的地方就业。兴文村的杨富明因为身体残疾,干不了重活计,全家人的收入只能依靠务农。去年,他在杨元松的厂里学习了彩雕技术,并和厂里签订了劳动合同,按件提成,每月能拿到近2000元工资,有效增加家庭收入。目前,厂区有员工19名,其中残疾人11名,每年仅劳务费就支出近50万元。

昔日因木雕而名,如今因木雕而兴。全县围绕木雕产业作文章,既实现木雕产业飞速发展,又带动了大量从业群众。2019年,全县木雕产业产值达4.47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0多户1200多人,真正成为了群众的增收产业和致富产业。如今,还建成了狮河木雕艺术小镇,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此外,该县综合调剂扶贫“良方”,因地制宜培育扶持了以剑川宏全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剑川县臻福农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一批新型经营主体,让扶贫红利普惠贫困群众。家住老君山镇的沙立成,过去家里因为缺少增收产业,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他在云南滇本草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边拿工资边学技术,还成长为了公司的生产车间主任。“我家里也种了3到4亩的原木香,收入差不多在6千、7千元左右,现在我在滇本草担任车间主任,年收入差不多在3万到4万中间,(去年底)我家也顺利脱贫了。”

云南滇本草药业有限公司为了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在象图乡发展中药材2万亩,并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先后在该县3个乡镇和周边县乡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区1300多亩,带动中药材种植户365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120户,年累计用工超过30万人次,年发放用工工资2400多万元。

通过固本育新,全县投入产业扶持发展资金2.87亿元,既发展壮大传统特色产业,又立足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坚定不移走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形成了以“稳烟、强药、优薯、增畜”为主导、“兴艺、活旅”为特色的“4+2”产业扶贫格局,促进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可持续增收。

白曲宣讲入情入心

剑川县白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左右,说白族话、唱白族调是群众的生活习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为了让群众知晓党的方针政策,让好政策走进群众的心里,该县开展“四个一”白曲宣讲活动,用群众的话讲理论,用身边的事说政策,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政策好,我们老百姓真高兴,脱贫以后就好过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曲调悠扬,变化丰富,一首白曲,最能和剑川儿女的悲忧喜怒相连。在白族歌王歌后的演绎下,脱贫攻坚政策不再只是文字,更变得鲜活、亲切了起来。每逢农闲时节,姜宗德李宝妹就要走村进寨,把党的声音唱到基层群众的心里去。“它本身很接地气,我们创作的这些节目都是来自于民间,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才容易被(群众)接受。”白曲传承人李宝妹说。

该县还创新性地将“白曲”艺术表演队伍与政策宣讲队伍有机组合,以阿鹏艺术团为骨干、白曲民间艺人为补充,组建了20余人的“白曲宣讲团”,深入各乡镇、村开展宣讲。同时,建立健全学习培训、调查研究、编写曲子、宣讲评估、信息反馈等一整套工作制度,不断强化宣讲队伍的管理,着力提高队伍素质。

2016年以来,共开展3轮200余场次白曲宣讲,参加群众达2万余名,受到群众普遍欢迎。2018年7月,“白曲宣讲团”被列为“州级宣讲团”,同年8月,我县被列入“云南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基地”。

扶贫重扶技 培训促脱贫

近年来,剑川县以“一户一人,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为目标,让群众有一技之长,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通过技能就业增加收入。

“你要先备好料,缝的时候先从头部这里缝起。”在剑川白族布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怀珠家的小院里,余树花正在和她学习白族刺绣的手工技法。余树花家在金华镇大松坪村,今年她到县城陪孩子读书,空闲时间就来到赵怀珠家学习布扎。“我是建档立卡户,我来这里学一点绣工,老师也教得比较认真,我学成以后,希望能有一门手工技艺,增加点家里面的收入。”

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这些年来赵怀珠一直致力于布扎技艺的传承与推广,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教授贫困妇女布扎技艺成了她最重要的工作。“她们空闲时间来学,每人学一个月左右,会缝的品种就多了,一个月收入一两千块是没有问题的。”

老君山镇则引进藤编产业,建设扶贫车间,让群众学习藤编技术,增加收入。剑川县安民藤制品工艺品厂负责人张安明告诉记者,他们厂每天长期用工50多人,通过培训以后,拿原材料回去在家里编织,厂里按件给群众付手工费,每年付出手工费20多万。

2019年,剑川县共建设就业扶贫车间24家,带动819名贫困人员就业。截至目前,24家扶贫车间全部复工。今年计划新建10家就业扶贫车间,已勘验认定9家,带动贫困劳动力184人就业。

“我们千方百计通过技能培训,让这些无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赚钱和顾家两不误,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县人社局副局长施春花说。

“党员先锋服务队”

助力剑湖保护治理显成效

2019年6月剑湖保护治理“一圈一带”党建示范创建启动以来,剑湖湿地管护局围绕“抓党建、建堡垒,护剑湖、当先锋”主题,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引领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剑湖保护治理,形成了“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保护治理合力。

强化宣传,着力讲好剑湖故事。以宣教科牵头,计划财务科配合,组建“宣传发动党员先锋服务队”,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建成剑湖保护治理“一圈一带”党建宣传长廊,申报成为云南省第十二批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以服务队党员带头,专兼职讲解员队伍积极响应,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剑湖湿地管护和候鸟保护”“小手牵大手”等宣讲活动。结合“主题党日”以及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开展“为剑湖增绿、为党旗添彩”义务植树、“学雷锋清洁环境卫生”“保护母亲湖、争当文明先锋”等活动。在央视、新华网等中央和省州媒体上多次对剑湖候鸟保护、粟喉蜂虎、印度池鹭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行宣传报道,举办《醉美剑湖、美丽剑湖》摄影写生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党员群众主动保护剑湖,投身剑湖治理,推动形成剑湖保护治理“一圈一带”共建共管模式。

加强管护,着力整治生态环境。以甸南管护站牵头,局办公室配合,组建“综合整治党员先锋服务队”,聚焦剑湖湖长制工作,组织全县县级单位和金华镇、甸南镇1500多名干部职工开展剑湖流域“河长清河行动”。通过服务队带生态护林员队伍方式,不断加强管理,强化生态护林员作用发挥,以日常清洁和集中清理相结合,加强剑湖湿地“三清洁”工作,今年来共清理各类垃圾500多吨、畜禽尸体100多具。

多措并举,着力提升管护能力。以资源保护科牵头,科研所配合,组建“巡查巡护党员先锋服务队”,严格落实每日一巡查一巡护,组织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和环保督察“回头看”,利用遥感卫星监测反馈信息,建立保护区“两违”问题台账,全方位推进保护区违法监测、反馈和整治工作。开展剑湖综合整治和封湖禁渔,严厉打击侵占剑湖湿地行为和使用“迷魂阵”、“地笼”等非法捕捞活动。今年来,累计清理湖滨挂网107张,收缴、销毁“迷魂阵”255套、“地笼”98个和渔网983张,查获封湖禁渔期间非法捕捞船只12艘24人,移交执法部门处理4起。

狠抓落实,着力抓好生态建设。以局PPP项目办公室牵头,宣教科配合,组建“生态建设党员先锋服务队”,全面推进剑湖湿地恢复、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编制《剑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长期规划》,积极谋划洱海补水剑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等项目前期,稳步推进剑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通过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及管网改造等7个子项目初设报告审查,建成金龙河(螳螂河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金龙河入湖口生态湿地恢复工程和金龙河(下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环湖截污狮河上河村污水管道工程村内部分,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和甸南污水处理厂建设,各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开展金龙河入湖口湿地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验收工作,整合投资640万元完成小树林片区水系连通、水生植物种植、绿化、码头改建和巡护路修建,持续提升剑湖湿地生态环境。

深化合作,着力提高科研水平。以科研所牵头,资源保护科配合,组建“科研监测党员先锋服务队”,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启动国家重要湿地申报,完成剑湖小树林150亩杨树林病虫害防治示范,完善保护区动植物标本资源库。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原湿地中心等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推进剑湖湿地“花-鸟-鱼”生态链建设,为2只紫水鸡安装卫星追踪器并启动了紫水鸡生活习性研究,利用红外相机开展彩鹮、水雉、紫水鸡等鸟类繁殖的科研监测。组建了科研监测实验室,每月定期对剑湖及主要入湖河流21个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做好以鸟类为主的剑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候鸟保护监测工作。(中共剑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钱霓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