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把征兵工作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记鹤庆县六合彝族乡乡长张琳
8月3日,张琳(右二)带队到吴玉峰家看望军属,了解家庭生活情况。
张琳是鹤庆县六合彝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本着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高度负责的态度,张琳充分认清做好征兵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把征兵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抓好征兵各个环节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县征兵办下达的征兵任务。
“张琳乡长把征兵工作融进脱贫攻坚工作当中,亲自参与宣传和动员,严格标准,严格要求。”六合乡六合村党总支书记杨继芳说道。
张琳告诉记者,六合乡涌现出了很多到军营成长成才的有志青年:去年,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吴玉峰应征入伍后主动申请到艰苦地区服役,“参军一人,脱贫一家”在他家成为现实写照;退役军人赵宏彦回乡创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回乡一人,带富一村”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部队是所大学校,希望六合乡的青年都争取到部队去学习锻炼、磨炼意志、成长成才,用行动为六合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张琳扎实抓好征兵工作的初衷。
入伍一人,脱贫一家
吴玉峰是六合乡黑水村委会的一名白族青年,在他5岁时,父亲在干农活的时候不慎从高处跌落,造成肢体残疾,卧床不起,家中仅依靠母亲微薄的收入和低保金维持着生计。在别的小朋友无忧无虑读书的时候,吴玉峰便帮衬着母亲干农活,同时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入伍前,他在大理技师学院就读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2019年乡里征兵宣传时,吴玉峰有点犹豫,既想圆从军梦,又怕自己入伍后不能照顾家庭、无法为父母分忧。母亲的意见也是继续完成学业,毕业找个工作撑起这个家。
在得知吴玉峰的情况后,张琳多次到吴玉峰家中进行动员,宣传征兵政策,讲解参军入伍后的各种优抚待遇,讲明在校大学生参军入伍后予以的保留学籍、学费代偿等优待政策,慢慢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吴玉峰随后报名应征,通过了体检和政审两道关,顺利参军入伍。在役前训练时,他主动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的西藏边防服役。县征兵领导小组考虑到吴玉峰的家境情况,同意了他的申请,让吴玉峰如愿以偿成为了西藏边防的一名战士。
吴玉峰的母亲龚加年介绍说,吴玉峰刚刚参军入伍时每月能领到3500元的津贴。今年,他被分配到了边境一线连队,每月的津贴有4500元。每月领取到的津贴,吴玉峰除了自己留一点购买生活用品,大部分都寄回来家里。她说:“儿子入伍至今已经给家里寄回了三万多元,这些钱对我家情况改善起了大作用。”如今,吴玉峰的津贴已成了家里的主要收入,虽然他的父亲已经离世,但妹妹在他的帮助下有了继续读书完成学业的条件,母亲也不用再像过去那样为了生计而辛苦奔波。
六合乡武装部部长寸红光说:“吴玉峰是六合乡入伍代表之一。应征入伍之前,张琳乡长和村委会多次到他家走访动员,帮助他算清了经济账、前途账,他才转变态度报名应征。现在,他的事例成为了全乡动员其他困难家庭青年参军入伍的鲜活事例。”
回乡一人,致富一村
赵宏彦原是陆军某部的正团职干部。1992年参军入伍,在部队从普通战士一直干到团职干部。2016年转业时,他放弃了安置工作,选择自主择业。回乡后在六合乡大尤龙村创建了鹤庆县战骑农业有限公司,进行黄牛繁育和养殖,并建设了一个白酒蒸馏烧坊。他说,六合乡是一个贫困乡,根本的原因还是群众的思想不够解放。自己在部队学习锻炼,学识、眼界都得到了极大拓展。现在退役回乡,理应发挥余热、发挥优长,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养殖产业做好,带动乡亲们解放思想,共同致富。
“六合乡的基础比较薄弱,张琳到六合乡当乡长很不容易,她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有担当精神,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领会得好,对征兵工作非常重视,各个环节都把得很严,这是对部队建设负责,也是对应征对象的家庭负责。”赵宏彦对张琳和乡政府能够非常重视应征工作感到高兴。他说,部队是所很好的大学,青年到部队里可以锤炼意志,增强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赵宏彦的公司招聘了村里的十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有效解决了贫困户靠种田维持生活、收入偏低的问题。六合乡大尤龙村的赵学文夫妇在赵宏彦的黄牛养殖场里工作,主要负责黄牛喂养和酿酒,赵学文说:“以前种田一年的收入也就一两万块钱,从今年开始我们夫妻俩到场里工作一年的收入可以到七八万元,收入变化非常大,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还能学到酿酒和养牛的技术。”
赵宏彦说:“乡政府在资金上给予帮助,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技术上给予培训,帮助复转军人返乡创业,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复转军人加入创业队伍,推动六合的产业发展。”
张琳说,赵宏彦的黄牛养殖场对脱贫攻坚的作用,不只体现在吸收贫困户进场务工上,还可以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殖产业,以及配套的饲草种植和加工等,实现了增收增效。
榜样引领,参军立志
吴玉峰和赵宏彦作为六合乡现役和退役军人的代表,在征兵宣传和动员工作中成为鲜活的事例,激励着适龄青年参军入伍长志气的热情。
“去年职高毕业后一直闲在家里,又到了今年的征兵季,张琳乡长和其他乡干部到村里宣传鼓励青年报名参军,还介绍了很多优抚政策。我决定报名参军,如果能够去到部队,每个月就有了生活津贴,家里也有一点优抚金,我在部队接受锻炼和学习的同时,还能为家庭减轻负担。”六合乡六合村下甸自然村的青年李培清今年19岁,之前在鹤庆职业中学学习汽车维修专业,经过张琳和乡政府干部宣传动员后,他以吴玉峰为榜样,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并为家庭减轻负担。李培清的母亲李林顺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参军入伍,到部队接受锻炼。
在多年的扶贫工作中,“扶志”一直是个难点,如何激发贫困群众的致富热情和内生动力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张琳把征兵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在征兵工作开展过程中,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子女应征入伍问题,亲自走访子女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认真宣传介绍参军入伍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通过进入军营来充实提高自己。部队是一个大熔炉,部队是一所大学校,张琳希望贫困户子女能够到部队长知识、强技能,重点是通过军旅生活的历练长志气,为贫困家庭培养一个顶梁柱,为贫困村庄培养一批有志气的致富带头人。(李百祥 王震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