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头图 >> 正文
甜度爆表!大营镇2500米高山之巅的“冰糖心”苹果甜遍全国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6日 10:07:24  来源: 今日宾川

  原标题:甜度爆表!大营镇2500米高山之巅的“冰糖心”苹果甜遍全国

  初冬时节,步入大营镇排营村委会杨柳村的千亩苹果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派醉人的丰收景象。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上,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红彤彤的“糖心”苹果如灯笼般挂满树梢,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诱人的光泽。微风拂过,果香四溢,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气息。

图片
图片
图片

  杨柳村地处高海拔山区,平均海拔超2500米,昼夜温差显著,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独特的自然条件为苹果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巨大的温差成为糖分积累的“天然催化剂”,促使苹果中的糖分充分凝聚,从而形成了晶莹剔透、脆甜可口的“糖心”。切开一颗苹果,“糖心”晶莹剔透,阳光透过薄片折射出琥珀般的光泽。一口咬下,苹果脆甜多汁,浓郁的果香在唇齿间久久萦绕,令人回味无穷。

图片
图片

  小小苹果能够发展成为杨柳村千亩规模的“甜蜜产业”,离不开党建引领下的精准施策。昔日杨柳村因气候寒凉,作物生长缓慢,加之山路崎岖,农产品运输困难,传统耕作方式下群众收入不高。为破解产业发展困境,大营镇党委政府鼓励支持杨柳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苹果种植,并积极争取项目,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杨柳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如今,水泥路蜿蜒进山,货车畅行无阻,为苹果“出山”铺平了道路。

图片
图片

  “目前杨柳村苹果种植面积约1200亩,这两年价格都比较稳定,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排营村党总支副书记李丽晴介绍道。杨柳村“支部引路、产业铺路、群众致富”的发展新路,让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成了群众增收的“致富林”。

图片

  为进一步提升果品品质,大营镇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组织致富能手和种植户外出学习,引入科学管理技术,并在修枝、授粉、疏果等关键环节,聘请来自外地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果园现场指导。精细化的管理,大幅提升杨柳村苹果的个头、口感和糖心率,这份用心也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图片

  “我们杨柳村的苹果品质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卖到全国各地,销路一直不错。”杨柳村苹果种植户董有祥自豪地说,“很多游客来到果园,边摘边吃,都夸口感脆甜、苹果味浓。”这份来自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是对果农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图片

  另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销售模式,也让杨柳村告别了“守着好果卖不出去”的困境。线上,年轻党员、返乡大学生等新农人积极通过网络平台接单,让新鲜苹果直达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线下,优秀果品吸引了批发商大规模采购,“订单式”农业为苹果销售提供了稳定渠道,让果农们无后顾之忧。同时,大营镇党委、政府积极推进杨柳村高山草甸生态度假旅居项目,大力发展“果园采摘游”,让游客到杨柳村留下难忘回忆的同时,带走“甜蜜”,也助力杨柳村“糖心”苹果声名远播。

图片

  “我们家种了50多亩苹果,今年有30多亩挂果,亩产约3吨,零售均价在4元左右每斤,一年下来毛收入超60万元。”董有祥算了一笔账,笑着说道,“以前杨柳村交通不便,种植作物单一,大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种苹果,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苹果种植,实实在在地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图片

  杨柳村这个白族传统村落的冬天,因苹果而红火,因奋斗而甘甜。一颗小小的苹果,不仅种出了好“丰景”,更种出了好日子。以产业为基、以生态为底、以文化为魂,大营镇正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产业链条,让更多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受益,让这颗珍贵的“糖心”,甜进千家万户,暖热乡村振兴路。(邓永凤 张冬鹏 杨贵叶)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