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67.49亿元!大理州“一林多收”激活“森林粮库”
近年来,大理州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将“向森林要食物”作为林业改革的突破口,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织就一张立体“森林食物供给网”,进一步探索出“一林多收”的森林食物供给链条。

大理源古漾濞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林下种植基地位于苍山西镇秀岭村,进入冬季,在海拔2400多米的林间贴地而生的灵芝和红松茸等菌类已基本采摘完毕,但在这片200多亩的基地里,参观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大理源古漾濞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祁建荣说:“我们在林下种植了灵芝、香菇、木耳、白参、红松茸、羊肚菌等。现在主要以仿野生种植的方式,把本来在林下的产品回归林下,最近也在种天麻,现在我们要把最原始、最接近野生的天麻种出来。”




大理源古漾濞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基地工人窦金怀说:“今天,我们请专家来教我们种植天麻,还请了周边的农户来帮忙,今年我们计划种植20亩。农户跟着专家学习种植技术,回去后他们也可以自己培育种植,为家里增添些收入。”
该基地利用核桃树降冠疏密修剪下的枝条加工成菌棒,种植红松茸、灵芝等,实现“核桃树—菌料—菌子”的生态循环。2024年林下种植红松茸102亩,驯化培育菌种14个,并申请相关技术专利,注册“苍山西坡”“灵朵”两个食用菌品牌。林下自然生长的仿野生菌口感鲜美,深受市场欢迎。目前,项目带动食用菌总产值已突破700万元。基地还积极探索仿野生天麻种植,生产更多更优的林下食物,实现“一林多收”。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王高升说:“我给大家做示范的是云南省冬春干旱区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的相关技术。天麻林下仿野生种植非常适合我们联农带农,是一个能带领老百姓致富的产业。作为一名科技人员,我要把我研发的这些科技成果,用于生产实际,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近年来,漾濞县依托丰富的森林、林地及生态环境优势,不断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可持续、立体复合经营的生态友好型经济,深度挖掘“两山”转化潜力,全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2024年,漾濞县林下经济总产值突破10亿元,林下经济发展活力十足,森林食物品种丰富,品牌效应明显。



在确保不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大理州多渠道拓展林下经济发展用地空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林药、林菌、林菜、林下种植养殖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不断“向森林要食物”,满足人们对林下美味食品的需求。
截至2024年底,全州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67.49亿元(其中:林下种植52.64万亩,年产值38.39亿元;林下养殖58.41万亩,年产值19.24亿元;林下采集加工204.6万亩,年产值29.9亿元),累计打造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7个。今年1至9月,全州面积达500亩以上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28个、养殖基地21个,“森林粮库”功能进一步被激活。(杨艳玲 杨桂清 杨佳燕 吉正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