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 收官之际,大理白族自治州以民生改善为导向、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幸福答卷。在宾川县蔡甸村,宏源合作社大棚里藤蔓上挂满的“冰淇淋”小番茄,正是这份答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 作为宾川高原特色绿色农业的鲜活样本,它不仅见证了特色种植的丰收喜悦,更彰显了大理州以绿色发展赋能乡村增收的坚实成效。

“高原禀赋 + 绿色种植 ”筑牢特色产业根基
宾川地处滇西高原,充足的日照、较大的昼夜温差和洁净的生态环境,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十四五” 期间,大理州立足全州各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明确将宾川高原特色果蔬产业作为绿色发展重点赛道,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资金倾斜等多项举措,推动特色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转型。
宏源合作社的“冰淇淋”小番茄种植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实践。“我们从去年开始试种这个品种,现在大棚种植面积有8亩,每亩产量能稳定在一万斤左右。”合作社“冰淇淋”小番茄基地管理员董鑫标一边向记者展示果实,一边介绍说。目前,15 元一市斤的市场价仍供不应求,首销当日便收获大量本地订单,绿色品质成为产品最硬的 “敲门砖”。

“单品突破 + 产业延伸”拓宽乡村增收路径
“冰淇淋”小番茄的走红,并非偶然。它背后是大理州 “十四五” 期间对特色精品果蔬赛道的精准布局 —— 聚焦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特色及体验感的升级需求,引导农户跳出传统种植思维,培育差异化优势单品。
在宾川,“冰淇淋小番茄” 的成功已形成示范效应。合作社通过 “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 的模式,带动周边 20 余户村民参与种植或务工,户均年增收超 2 万元。同时,依托小番茄开园采摘季,合作社打造 “田园体验 + 即时采购” 的消费场景,吸引大批本地游客走进大棚,既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也让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实现良性互动。这种 “单品突破 + 产业延伸” 的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宾川高原特色农产品供给,更让绿色农业成为乡村增收的 “致富引擎”,为蔡甸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变化。

收官 “十四五”+ 迈向新征程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从单一作物种植到特色产业集群,从零散农户经营到合作社抱团发展,宾川高原特色绿色农业的崛起,是大理州 “十四五” 期间农业农村发展的缩影。五年来,大理州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培育壮大了宾川果蔬、大理中药材、洱海生态农业等一批特色产业,构建起 “一县一业、一村一品” 的农业发展格局,让高原大地成为农民增收的 “沃土”。
如今,站在 “十四五” 收官与新征程开启的历史节点,宾川“冰淇淋”小番茄的丰收,不仅是对过去五年绿色发展之路的肯定,更预示着大理州特色农业的广阔前景。未来,大理州将持续深化高原特色农业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特色单品走向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以更坚实的产业基础、更丰厚的民生成果,在新征程上续写幸福大理的新篇章。
宾川融媒体中心记者 温昌盛 李响 吴松江
云南网记者 秦蒙琳 段苏航 彭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