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拼经济 促发展】茈碧湖镇:花香茈碧绘新卷 产业振兴惠民生
近年来,洱源县茈碧湖镇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精准布局乡愁旅游示范带建设,通过人居环境提升、产业项目落地、产业链条完善等一系列举措,让乡村颜值持续升级、产业活力不断迸发,切实走出一条“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走进茈碧湖镇丰源村委会负图村凤羽河步道,曾经杂草丛生的土路早已旧貌换新颜。如今,3.47公里长的休闲步道宽敞平整,208盏路灯点亮夜色,580株滇合欢枝繁叶茂,配套的休闲凳、垃圾桶一应俱全。清晨的慢跑身影、傍晚的散步人群,成为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户外休闲健身的日常图景。这处便民惠民的休闲空间,正是丰源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项目的重要成果。
茈碧湖镇丰源村委会村民杨宏伟说:“以前都是茅草土路,平时也没有人走这里。现在这个道路全部修得亮亮的,走路的人也多了,特别晚上也有人走路,晚上路灯也亮亮的,两边的树都是绿茵茵的。”

凤羽河休闲步道的建成,是茈碧湖镇“洱源县乡愁旅游示范带花香茈碧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的一个缩影。该项目总投资4637.37万元,涵盖茈碧湖镇海口村梨园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松鹤村万亩梅园旅游示范村建设、丰源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大庄村木瓜休闲旅游示范园建设、茈碧湖乡村旅游道路提升改造等5个子项目,聚焦乡村旅游、道路提升、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四大重点,全力打造“花香茈碧”乡愁旅游示范带品牌。

茈碧湖镇政府经济发展办主任张瑶说:“我们在项目申报阶段就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出发点,打造花香茈碧IP,结合产业转型的需求谋划设计项目,在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改善了游客的体验。我们还完善仓储加工,冷链物流等设施设备,补齐补强,梅果、木瓜、绿色蔬菜等农产品的产业链,通过项目实施为产业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产业兴则乡村兴。在丰源村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场,占地3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冷库已基本完工,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效益显著:按投入资金5%测算,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15万元;同时能带动500户农户年增收100万元。项目将采用“企业+党组织+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村集体与农户共赢。

除此之外,茈碧湖镇的产业发展多点开花:云上黑山羊青贮饲料加工厂一期已建成投用;绿色水稻云粳37号种植试验长势良好,今年将以订单农业模式在负图村推广种植120余亩;150亩工业辣椒的种植及加工项目也稳步推进,为乡村产业注入新动能。
茈碧湖镇丰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玄说:“我们村里产业不断发展,村集体经济也超过了50万元/年,接下来我们村要持续做好产业发展,让我们的群众增加收入,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在(做好)洱海保护工作的同时,推广绿色种植,有机化种植,也利用我们经济组织合作社发挥优势,联系外地企业,签订订单农业,做到群众稳定增收,农业稳定发展。”


丰源村在产业振兴与生态保护中探索的鲜活实践,为茈碧湖镇全域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从村级探索到镇级统筹,茈碧湖镇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将单个村庄的发展成效转化为全镇高质量推进的强劲动能,在产业升级、生态守护、农文旅融合的道路上持续深耕,擘画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蓝图。
茈碧湖镇副镇长李金峰表示,今年以来,茈碧湖镇上下凝心聚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农业基础稳步夯实,康养旅居产业不断壮大。下一步我镇将聚焦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全力攻坚项目,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二是做强绿色农业,深挖本土潜力,提升产业附加值;三是深化农文旅融合,构建“温泉+康养+旅居”的特色产业链,为洱源县高水平源头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茈碧湖镇力量。(杨艳丽 杨锦元 赵俊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