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理,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落户大理三年,这场大会给的,远不止热闹!
三年。
当户外产业运动大会的号角,第三次吹响在苍山洱海之间。
它留下的,不是几天的喧嚣。
而是一场,关于大理的静默生长。


风花雪月,仍是底色。
但大理,不只有诗与远方。
大理的“淡季”不淡。
赛道穿过稻田,骑行的人掠过湖畔。
他们不只是来看风景,他们是风景的一部分。



他们住下来,慢下来,为一条徒步路线、为一处美丽风景、为一次美好体验,专程而来。
是租一辆车,或者带自己的爱车,和村民问问路,背着户外装备,在大理的山水之间遨游。
沾满泥土的徒步鞋袜,是他们努力深度了解大理的“印章”。



路更宽了,步道更清晰了。
连山野间的指示牌,都变得格外醒目。
那是大会走过的痕迹,却最终成了每个人都能享受的便利。
北斗系统的深度应用,推动大理户外运动乃至整个文旅产业发生深刻变化。


利用“苍山国家步道北斗电子地图”,户外爱好者能够查询精准定位,进行里程测算、运动时长预估。
还有救急站点、环保设施……
一座城的温柔,藏在细节里。



最大的改变,是生活在这里的人。
你看,白族阿姐在赛道边加油,也换上跑鞋参加了健康跑。
游客追逐风景,而大理人,开始追逐风和自由。
他们脸上有种光,叫“我家门口办大赛”。
那种自豪感,千金不换。
而本地的年轻人,也开始做起户外教练、开起俱乐部。
“户外+”的种子,正长成一片森林。


所以,这不仅仅是一场大会。
它是引擎,推着大理从“旅游名城”奔向“生活方式目的地”。


它是标签,贴在“风花雪月”旁,写着:此处“亦可撒野”。
我们也有一个愿景——
愿未来的大理,热闹与宁静皆有归处。
发展的红利,能润泽每一条小巷、每一家小店。
让苍山无负担,洱海常清。
让这座城,永远是我们热爱它的样子。



因为大理,值得最好的生长。
不止三年,而是三十年、三百年。
过去三年,大理连续举办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形成了“体育+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经济效益显著
首届大会直接创收约3.37亿元,拉动经济效益6.73亿元,税收2840万元。到2024年,参会者近7万人,直接收入逼近5亿元,总效益突破10.6亿元。累计122个项目进入省级招商库,金额达207.3亿元,居全省第一。

旅游人气上涨,消费升级
三年来大理游客超1亿人次,有很大一部分是专程来玩户外运动的,形成了“春骑马、夏攀岩、秋环海、冬徒步”的四季旅游模式,带动住宿、餐饮、文创等全面消费。

城市形象提升
大理从传统旅游城市转型为“四季户外运动之城”,知名度提高,吸引了更多赛事和体育资源。

设施完善,产业链成形
新建和改造了一批体育场馆与步道,形成从装备、赛事到培训的完整产业链,不少企业和机构落户大理。环洱海生态廊道成为骑行、徒步和滑板的超级舞台,每年吸引超千万人次。大理加快了体育设施建设,拥有46条登山步道、14条骑行道、5个滑翔基地等,让户外运动从专业赛事变为游客和市民都能轻松参与的日常。

文化融合,社区更有活力
赛事结合户外文化、民族民俗、本地非遗等,居民参与度提高,很多人通过志愿服务、开店等增加收入,社区氛围更活跃。

生态与健康结合
推动绿色户外运动,打造了洱海生态廊道等项目,兼顾环保与康养旅游,提升自然资源价值。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让大理找到了一条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特色路径,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更重塑了城市的产业和气质。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更有活力也更有魅力的大理。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马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