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为何独爱大理三年?
“周末爬山,冲不冲?”这句满是活力的问候,正悄悄成为年轻人之间的日常。
骑行、徒步、飞盘、皮划艇……走出室内、奔向自然,已不再是小众爱好,而是一种生活选择。

有一个地方,也因户外运动,连续三年进入全国视野——10月24日,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云南大理拉开帷幕。
为什么又是大理?
翻看过去两年的成绩单,或许能找到答案。
2023年,大会首次落地大理,3天会期带来意向签约金额159.08亿元;2024年,大会联动大理、丽江、怒江、迪庆四州(市),4天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5亿元。数字背后,是户外运动在这里真正“活”了起来。

大理有天然的舞台。苍山洱海之间,全长129公里的环洱海生态廊道,每年吸引超千万人次在此骑行、徒步、滑板,与山水相遇。
一场环洱海自行车赛,能让参赛者多住两晚;一次万水千帆赛,能让全家人一起来加油顺便旅行。“比赛+游玩”,在这里自然发生。

大理也有完善的设施。46条登山步道、14条骑行道、5个滑翔基地,从新手到高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线。
在这里,不用纠结“玩什么”,只需要考虑“今天玩哪样”。
今年的大会,新鲜感更足
今年的大会,新鲜感更足。
作为第三届盛会,2025年大会以“去户外 动出彩”为主题,聚焦“首发经济、科技户外、跨界融合”三大亮点,让这场盛会更有看点。
首发经济藏着“新惊喜”:“户外首发首秀演绎区”集中展示户外运动领域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科技户外”透着“未来感”:引入智慧赛道、AR虚拟骑行等技术,让你“足不出场”穿越云南山水;
“跨界融合”则打破边界,探索户外运动与金融、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除此之外,大会积极走进户外:设置户外运动生活体验长廊、活力山水大篷车两个体验表演,让大家近距离感受户外魅力;依托大理资源打造“两日四赛”,选手们随风畅行洱海,运动与文化自然交融。

八地联动,总有一款户外玩法适合你
今年,大会还迎来首次升级扩容,以大理为主要承办地,在深化云南“大香格里拉”“两区”建设的基础上,联动昆明、昭通、曲靖、楚雄、丽江、怒江、迪庆8个州(市),把“全域可玩、四季皆宜”的招牌擦得更亮。

云南本就是座“户外宝库”:从梅里雪山到热带雨林,从三江并流到高原湖泊,云南几乎囊括了所有类型的户外场景。
如今,这些资源正变成各具特色的体验:
迪庆升级虎跳峡高路徒步线路,20多公里的路程里,你能踩着悬崖边的步道俯瞰江水奔涌,登顶“二十八道拐”后,哈巴雪山与玉龙雪山会同时闯进你的视野;
怒江大峡谷漂流路线,不仅水势汹涌、浪涛激荡,更串联起怒江大峡谷的壮丽风光——让你每一次挥桨,都是与自然力量的对话;
昆明则以滇池绿道串起湿地的葱茏、古村的炊烟与遗迹的沧桑。车轮碾过绿道,实现“赛道即风景”的多重体验。

为啥云南能留住户外大会?
有人说,云南的户外基因是“天生的”:全年平均21℃左右的气温,冬天能徒步、夏天能划皮划艇,真正实现“四季可户外”。

但在天赋之上,更有后天的努力。
近年来,云南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户外运动从“赛事活动”向“旅居生活”转变,提倡”跟着赛事游云南“理念,为产业发展铺路搭桥。
更重要的是,云南懂年轻人的“户外刚需”。不是非要“特种兵式”的极限挑战,而是把运动融入日常,让户外成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

回望这三年,大理变了吗?
它没变:苍山依旧守城,洱海仍然映月。
它也在变:曾经传统的观光地,正生长出骑行、徒步、帆船、马术、低空飞行等多元户外生态。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运动而来,因热爱留下。

如今,云南已融入“旅居云南”建设大局,率先提出发展“体育旅居”,创新体文旅商融合发展,打造出150个省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64个省级体育文化优秀项目,53个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推动“跟着赛事游云南”进而向“体育旅居在云南”的深层次转变。仅今年上半年,全省体育部门就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1062项。
这份“诚意”,让大会从“偶然落地”变成“必然选择”。

2025年的大理,又迎来了全球户外爱好者。
当风吹过洱海生态廊道,它带来的不只是三年之约的回响,更是一句发自山川湖海的邀请:
你的“户外搭子”,在云南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