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岩镇清水沟村:丰收季里话增收
秋天踏入弥渡县红岩镇清水沟村,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田间的白芸豆豆荚饱满、林下的秦艽叶片翠绿、松林里松果累累。这些扎根于山区的特色农产品,正成为当地群众开启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在清水沟的白芸豆种植基地,一串串饱满的白芸豆挂满枝头,这是今年首批成熟的白芸豆,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摘、装袋。西村村民左瑔背着竹筐在地埂上穿梭,他轻轻拨开豆叶,熟练地将成熟的豆荚摘下。
“前几年我在外地种植白芸豆,今年回到老家开发了50多亩地来种。今年的产量真不错,如果价格能和去年持平,我估计能有十七八万元的收入。”左瑔满怀期待地说。
记者了解到,左瑔采取白芸豆、豌豆与蚕豆茬口衔接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增强了作物抗风险能力。据悉,今年全村白芸豆种植面积约200亩,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充沛的雨水,白芸豆单产较去年有所提升,预计总产量将超过20吨。此外,村里还特邀专家到村开展技术指导,通过“理论+田间”的实践结合,帮助农户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种植。
在中草药秦艽地里,54岁的毕荣富正一边清理杂草,一边拨开秦艽的叶片仔细查看。去年他种了3亩秦艽,今年扩大到了13亩,从育苗到管护都格外用心,每天都要到地里观察秦艽的生长情况。
“今年种植情况还不错,每亩产量能达到三百多公斤。如果收购价格50块钱一公斤左右,估计年收入能有17万元到20万元,对我们农民来说,这真是件大好事。”毕荣富笑着说。
松林里的松子也成为不少农户的“绿色银行”,既保护了生态,又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一排排秦艽整齐地栽种在松林下,既不影响林木生长,又“盘活”了土地。
近年来,清水沟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扩大农产品种植规模。白芸豆、秦艽、松子等特色农产品,不仅丰富了村里的产业类型,更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重要支柱。村民们通过科学种植与规范管理,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提升。
“目前,白芸豆种植是我们村的主要产业。我们将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规范和加强技术指导,进一步提升产量和质量,拓宽销售渠道,降低农户的市场风险。此外,结合我们山区村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我们计划逐步带动中草药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农户收入增加和产业稳定发展。”红岩镇清水沟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毕永勤表示。
如今,清水沟村的丰收不仅体现在田野里的硕果累累,更体现在村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中。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清水沟村正走在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郑媛媛 李克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