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突破700万元! 看漾濞“菇勇者”的致富新“蘑”力
近年来,漾濞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废弃的核桃枝条发展林下仿野生菌种植及体验式采摘,形成生态循环产业链,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致富新路径。
在漾濞县苍山西镇秀岭村虾蟆塘大理源古漾濞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林下种植基地,一朵朵饱满的灵芝在海拔2400多米的林间贴地而生。游客穿行林下,弯腰采摘,尽享自然之趣。
游客罗先生说:“来到这里其实很惊喜!就比如说你看这么大的一块灵芝,和野生的非常的相似,也非常的多。所以我觉得如果抽空能够来到这里来捡菌,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
这片200多亩的种植基地,利用核桃树降冠疏密修剪下的枝条加工成菌棒,种植红松茸、灵芝等,实现“核桃树—菌料—菌子”的生态循环。2024年林下种植红松茸102亩,驯化培育菌种14个,并申请相关技术专利,注册“苍山西坡”“灵朵”两个食用菌品牌。目前,项目带动食用菌总产值已突破700万元。林下自然生长的仿野生菌口感鲜美,深受市场欢迎。
大理源古漾濞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祁建荣说:“吃起来口感跟野生的基本上差不多,消费者也比较喜欢,尤其是那些开火锅店、餐馆的老板特别喜欢。”
依托滇缅公路沿线的区位优势,联合社还打造了集种植、加工、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游客不仅可以参与菌菇采摘、种植,还能通过数字化监控小程序实时查看认领菌菇的生长状态,成熟后由合作社邮寄到家。这种“线上+线下”的体验式销售,让灵芝、红松茸等特色产品供不应求。基地还雇佣附近村民参与管理,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发展。
基地务工村民窦金怀说:“是自由采摘,按照这多少一斤来收费,不收任何门票。来的游客最多达得到100多人,平常一般都在六七十人,集中在暑假和各种节假日期间。”
大理源古漾濞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县供销社出资领办,在联农带农方面示范作用突出,获得了省供销社34.1万元的扶持资金。联合社将依托良好的区位和生态资源,进一步拓展体验项目,扩大种植规模,让林下野生菌种植真正实现“靠山吃山”的致富梦,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大理源古漾濞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祁建荣说:“下一步我们也会依托滇缅公路多开展一些体验式的模式,我们现在也在扩展,带动其他合作社也在种植。”
漾濞县将主动融入全省“云菌”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对接大理州食用菌高质量发展部署,推动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努力让菌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漾濞县供销社副主任梅菊芳说:“下一步,将立足资源优势、深化校地协同,推动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梅红玉 杨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