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日“阵痛”换明日“畅通”!大理地下管网改造将带来这些改变
这次改造的核心,是让城市更安全。改造完成后,老旧燃气、供水、排水管网将全部更新,燃气泄漏报警、供水智能监测等设施也会配齐,管网安全隐患彻底清零,居民生活的“安全感”直接拉满。
目前还未改造完成的地下水管
补上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后,大理将更有“韧性”。针对内涝难题,大理将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体系,新建雨水泵站、调节塘,打通排水堵点。以后再遇暴雨,就能实现“小雨不积水,暴雨不内涝,极端降雨不成灾”,不用再在雨天“看海”“绕路”。
漾濞路与巍山路交叉口正在修建的文献片区提升泵站
项目策划设计人员卢林介绍:“我们采用‘源’——‘排’——‘蓄’——‘泄’——‘管’的系统治理思路,运用EPASWMM数学模型对降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科学确定治理方案。因地制宜构建雨水调节塘13处,并结合向阳水库的调蓄能力,对源头径流进行管控,削减源头雨水峰值流量,削减率达63%。针对排水通道不足的问题,新增雨水泵站1座。”
同时,这场改造还在为城市管理“提智”。大理将搭建“厂(站)——网——河——湖”一体化智慧管理系统,装上物联智能感知设备,打造“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新模式,城市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正在修建的调蓄池
项目改造中,生态环境保护也是重要目标之一。项目实施将完善再生水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针对洱海保护,还会专门截流山洪水,避免污染雨水流入洱海。既治好城市“内疾”,又守护好绿水青山,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项目策划设计人员卢林:“考虑到雨水流经城市建成区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为避免受污染的雨水对洱海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最终排放通道考虑沿巍山路—南涧路—龙溪路将文献片区超过城市排水能力的大量山洪水截流至金星河,并同步建设龙溪路沿线雨水系统。”
当前,三个排水防涝项目已全面施工,燃气项目完成招标,越来越多的变化正在发生。
由大理交投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大理市北市区排水防涝项目主要涉及鸡足山路、万花路、阳南路、嘉士伯大道、奥林匹克北侧道路、大展屯片区等,新建雨水管网接通原有雨水管网,使雨水量分流,打通跨路堵点,接至新建北干渠,解决内涝点问题。
由西南交建大理公司正在实施的大理市南市区排水防涝设施完善工程项目已按节点计划顺利完成钢管厂宿舍巷道、金叶巷、幸福路、学园路等道路的雨水管道安装及路面恢复,金星村、福星村等施工点也在稳步推进中,接下来将抢抓施工黄金期,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多点多面、平行流水作业,优化施工流程等方式,实现不同环节的无缝衔接。
大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彭涛:“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切实提升城市排水系统以及应急管理能力,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能够让大理真正实现“小雨不积水,暴雨不内涝,极端降雨不成灾”的愿景。”
施工带来的灰尘、噪音和绕行,我们感同身受,但融融也期待我们的城市彻底告别管网“旧疾”,变成更安全、更宜居、更智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