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要闻 >> 正文
仿野生食用菌:从一粒种子到一条产业链的“生态富民”路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16:26:52  来源: 微南涧

  原标题:仿野生食用菌:从一粒种子到一条产业链的“生态富民”路

  秋日山林,晨雾氤氲。在南涧县公郎镇底么村委会的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种植基地,湿润的空气中,菌棒静卧泥土,菌丝在温润的环境中悄然萌发。从一粒种子出发,延伸出一条集研发、种植、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仿野生食用菌产业,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成为乡村振兴路上强劲的“绿色引擎”。

  走进基地,成片的果林与茶园之间,埋藏在地下的梨窝菌菌棒已经萌发出密集菌丝,虎掌菌也顶着褐色的菌盖破土而出、簇拥成团。依托天然的林下遮阴环境,这里模拟野生菌生长的温湿度与光照条件,让食用菌在近乎自然的状态下吸收养分、茁壮成长。

  “我家种植的是虎掌菌,具有种植周期短,整年可采摘的优点,今年长势特别好,一朵就能长到一两公斤,市场供不应求,而且还能大大节约土地空间。”底么村下四社种植户李雪峰说道。

  “从生产菌包、高温灭菌、再到接种和发酵培育,整个周期在六个月左右。今年我们合作社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种植食用菌,总种植面积30多亩,每亩产量在10吨以上,亩产值15万左右,平均每户年增收3万元左右。”南涧县茹老太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李姣姣说道。

  在逐卓菌链现代农业南涧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一个个菌包被整齐地码在铁架上,废弃的核桃木“变废为宝”,被用作培养基,培育出木耳、平菇等多种食用菌。“核桃木木质硬、营养足,长出来的木耳和香菇格外香。”负责人杨政春介绍道,“菌丝深入木材内部分解吸收养分,即便木材逐渐腐熟,仍可持续出菇,实现循环生产,还不占空间,方便省事。”

  “我们以无量山食用菌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效特色设施农业。做好全县食品产业全业态统筹,着力抓好食用菌主体培育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对接好销售市场,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通过‘联农带农’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实现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的目标。”南涧县供销合作社主任马学友说道。

  目前,南涧县在八个乡镇推广设施农业,已建成110多个仿野生食用菌种植大棚,依托逐卓菌链公司基地和底么村种植基地,形成50多亩林下种植规模。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无量山食用菌研究中心、云南无量山菌业有限公司专注培育下,小香蕈、虎掌菌、梨窝菌等特色品种,单批栽培种达36000个,可同时满足6个大棚生产需求。新鲜采摘的菌菇通过冷链物流,迅速发往深圳、上海、成都、南昌等各大城市,以其优良品质和新鲜度赢得市场广泛认可。

  如今,南涧县已构建起“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多方协同的合作模式,从菌种研发到市场销售全程护航。下一步,南涧县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龙头企业干两端,农民群众干中间,科技服务创全链”的发展思路,拓展羊肚菌、松茸、竹荪等高端仿野生菌品种种植,同时建设菌菇采摘基地,推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张开星 李娅雪)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