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三农】长新乡永香村:烟农梦圆“黄金叶”
进入9月中旬,烤烟采烤工作已经进入尾声,记者在长新乡永香村看到,烤房里成排成排的烟叶有的才刚刚入炉即将开始烘烤,有的则已变成金黄色,即将进入分拣阶段。而烟农家里已经分拣好的烟叶则整齐码着,等待时间交售到烤烟分级点,将辛苦了半年的“黄金叶”变为家里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家住永香村马渡登村民小组的李建坤是马渡登烤烟种植第一户,在李建坤家的院子里,四五个村民正在忙着分拣烟叶,旁边新盖的二层小楼干净整洁,步入房间内,客厅里崭新的家具一应俱全,要不是还能闻到从屋外飘进来的烤烟味,和置身于大城市里的高档别墅完全没有了区别,而家里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烤烟种植。
李建坤说:“我们家是从1993年开始种植烤烟的,也是马渡登烤烟种植第一户,我们家这么多年通过种植烤烟实现了各方面条件的改善。这几年烤烟种植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烤烟的稳产增收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可以说烤烟种植成了烟农的重要经济来源,是一个稳定增收的好产业。”
永香村是云龙县的烤烟种植第一大村,从1992年开始种植烤烟以来,村里的烤烟种植户不仅依靠烤烟种植搞家庭建设,提升家庭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更是依靠烤烟种植挺过了孩子上学的艰难日子。
在永香村香坪村民小组郭军龙家里,三四十个装烤烟的篮子整齐地摆放在院子里、走廊上,郭军龙和妻子正在分拣烘烤好的烟叶。谈起两个儿子一起上学时的艰难日子,郭军龙告诉记者,“两个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多亏了烤烟。”
郭军龙家从1997年就开始种植烤烟,但那时候的水利设施比较差,全靠人背马驼,栽烟也很难。后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永香村的水利设施建设问题,水的问题解决了,郭军龙家烤烟种植面积和产量也一年比一年增加。2018年郭军龙的大儿子考上大学,小儿子在下关读高中,家里经济压力更大了,于是郭军龙跟妻子商量,多吃点苦,扩大烤烟种植面积。如今郭军龙家的烤烟种植面积已达18亩,每年有11万元左右的稳定收入,大儿子成功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小儿子则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一毕业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烤烟种植不仅让一家人挺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更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蜕变。
郭军龙介绍:“2018年开始,大儿子高中毕业考入云南大学,小儿子又在下关读高中,我们家经济越来越困难,就向政府申请再加大种植面积,只有把烤烟种得多一点,我们供书才没有问题。孩子从高中到大学、再到读研究生,完全都是依靠烤烟,不然的话我们可能供不起。”
看到村里的水利设施越来越完善,村里人种植烤烟的效益越来越好,在外务工的犁头匠组村民杨新力也打起了返乡种烤烟的主意,并于2008年回到家乡开启了烤烟种植生涯。如今,杨新力家已经连续七八年稳定种植47亩烤烟,每年收入20多万元,烟叶成了家庭主要经济支柱。家里也因烤烟种植盖起了新房,购置了两辆货车和一辆轿车,烤烟种植之余跑起了货运,家庭年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成了远近皆知的富裕户。
杨新力说:“2003年毕业后我就外出打工,四五年后就发现打工没什么希望,当时村里面的人种植烤烟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就于2008年回来种烤烟,直到2018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47亩,通过十几年的烤烟种植,我们家条件越来越好,房子盖好了,还买了车子,不种烤烟的时候就拉拉货,我相信只要肯干日子定会越来越好的。”
永香村地处云龙县长新乡北部,下辖马渡登、大龙等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60.5平方千米,林地面积4133.33公顷,耕地面积333.9公顷,现有居民1108户3954人。近年来,随着永香村基础设施及“党建+治水”模式的不断完善,永香村的烤烟产业发展越来越好,2025年全村共种植烤烟5200亩,计划完成烟叶收购任务14120担,目前烟叶收购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10月初全面完成烟叶收购任务,全村广大烟农正逐步依靠“黄金叶”圆了致富梦。(赵雪梅 曹东 符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