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代种金叶 烤出好日子
初秋洱源,烟叶流金。三营镇永乐村小官营的段喜然一家,把烤烟当成“传家宝”,四代人接力耕耘,让“金叶子”变成“幸福叶”,日子越过越甜。
走进段喜然家,四座烤房齐开火,金黄烟叶挂满架。60多岁的段光荣是段喜然的父亲,种了一辈子烤烟,对烘烤技术如数家珍。
段喜然的父亲 段光荣:这个烟烤出的600多杆,放到一晚上,它的软度够这种软就可以收起来了。
段喜然家是村里的烤烟种植大户,每年的烤烟收入是他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三营镇永乐村委会小官营村烟农段喜然:今年种了50亩烤烟,4个烤房一起烤,现在已经接近尾声了,田里还有两房左右,预计收入能有40万元左右。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对段喜然一家而言,烤烟早已融入生活,化作代代相传的底气与奔头。
三营镇永乐村委会小官营村烟农段喜然:我们家是四代人种烤烟了,我爷爷开始栽,后来我爸爸接过来,再到我。这回我儿子毕业刚好回来,也让他跟着学,一代比一代种得好,一代比一代发展得好,对这烤烟早就有感情了。
虽然一家四代都种植烤烟,但烤烟之路却不是一帆风顺,去年的一场极端天气,让段喜然至今记忆犹新,心痛不已。
三营镇永乐村委会小官营村烟农段喜然:去年我损失了五六亩烟,天气突然变,烟叶一次性就死了,连成本都没拿回来。那几天累得实在动不了,真的不想栽了,想着出去打工算了。
可是,要真的外出,段喜然又割舍不下家人。
三营镇永乐村委会小官营村烟农段喜然:后来又想,出去打工有好处也有坏处,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管不到。就算我在外头挣了钱,小的教育跟不上,老的没人照顾,那损失更大。
凭着这份牵挂和不服输的劲儿,她还是留了下来,向爷爷和父亲学习的同时,她又结合现在的科学种烟技术,把烤烟种植得越来越好。
三营镇永乐村委会小官营村烟农段喜然:经验不是说能学来的,得自己天天盯着烟田,瞧烟的变化,就连排烟的方式方法,每家都不一样。说到底,就是你付出多少就回报多少,想蒙混过关根本不行。
辛苦的背后,是看得见的好日子。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金黄的烟叶在余晖中泛着光,映着一家人幸福的笑容。
三营镇永乐村委会小官营村烟农段喜然:假如这房烟烤好、交好,心里就相当高兴了,这就是最实在的话。以前没盖房子,现在盖起来了;以前没货车,现在也买了。最大的变化就是经济活起来了,一家人也更团结,能把老的照顾好、小的教育好,再把每一年的烤烟种好,就啥都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