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省级水文化遗产 大理+2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7日 10:14:07  来源: 大理发布

  原标题:省级水文化遗产 大理+2

  9月5日,云南省首批水文化遗产名录通过直播线上发布大理州洱源县弥苴河古河堤与剑川县玉津桥成功入选。

  洱源县弥苴河古河堤水利工程

  弥苴河古河堤,位于洱源县邓川坝子。古河堤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河道呈鱼脊状,高于两岸田庐,曾一度对两岸居民生活构成威胁。历经唐至清代的持续治理,最终形成涵、闸、坝、沟集于一体,排、灌、渔、航汇于一河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治理过程中,古代沿河民众充分运用民间智慧,在疏挖河道、筑堤护河的同时,还在河堤上广种了以合欢树、黄连木为主的护堤林,这对确保河堤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使之成为邓川州“柳岸晴沙”八大美景之一。至今,河堤还保存着3000多株树龄达数百年的古树,高出平地数米的河堤和林木,不仅是一道著名的文化景观,更是当地人民千百年来对弥苴河治理历史的见证。

  弥苴河 贾鑫妍摄

  剑川县玉津桥

  玉津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剑川县沙溪镇寺登村,始建于1921年。原为铁索桥,“铁索锁江”是沙溪四景之一,“玉津”一词出自清乾隆五十七年,师荔扉在桥上题联:“石可成梁,从今不唱公无渡;津真是玉,到此方知水有源。”由此得名玉津桥。

  玉津桥是茶马古道中剑川沙溪通往洱源、乔后的必经之路,横跨黑惠江南北,承载着沙溪古镇厚重的历史底蕴,桥身跨12米,高6米,桥长35.4米,宽5米,构造采用石柱、石板及护栏。由于长期被过往车马和行人踩踏,桥的尽头设有桥栏,上面刻有赵藩先生的《修桥募引》与《功德碑记》。

  谭宇娴 摄

  玉津桥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彰显了古代剑川造桥工匠的卓越智慧和精湛技艺,充分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全省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于2023年12月正式启动,经过1年半的时间,调查工作已于今年5月全面结束。经省级审核,确认了全省806件水文化遗产,并建立全省水文化遗产资源名录。在此基础上,通过全面分析评价,从这806件水文化遗产中,筛选出建设年代久远、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19件水文化遗产,作为云南省第一批水文化遗产名录向社会公布。其中,包含水利工程13件,水文化场所3件,雕像、石刻、碑碣1件,文学、艺术与传说1件、民俗节庆和纪念活动1件。

  水,一直是苍洱大地上

  生生不息的灵魂

  古河堤、古桥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

  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同时,也承载了当地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大理的水文化遗产

  不止于此

  关于大理那些古老的水文化

  你还了解多少呢?

责任编辑:杨子双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