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破35亿!永平核桃出圈!
近年来,永平县紧扣“一地一城”定位,把核桃产业放在“不谋核桃产业,不足以谋全局”的战略高度,探索出“四链协同”发展新模式。这不仅让核桃全产业链产值大幅提升,还实现了产业融合、农户增收的双赢。
从数据来看,2022年至2024年两年间,当地核桃全产业链产值从28.51亿元稳步增长至35.87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2.17%,一系列亮眼成果的背后,正是永平县在产业振兴道路上的扎实实践,其成效已然清晰显现。
一产建链,夯实产业基础
永平县通过“党支部+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整合资源,提升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县5家龙头企业已绑定65个专业合作社、4300户社员及389户“三类监测对象”,组建专业采打队,实施订单保底收购,推动核桃产业从采摘到销售各环节协同发展。同时,大力推进绿色有机基地建设,核桃有机认证面积从102万亩增至116万亩,欧盟有机认证达18.3万亩。核桃干果均价三年间增幅113%,显著增强了农户种植信心。
二产补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依托“国家永平核桃产业示范园区”,永平县大力发展核桃精深加工,已建成21条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超6万吨。园区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培育和引进了包括北京强佑、深圳寒暑、云南农垦在内的多家龙头企业,打造了“果亮牌核桃”“岩北核桃”等20多个品牌,推出枣核之恋、木瓜核桃仁等30多种核桃产品。二产产值从2022年的4.17亿元迅速提升至2024年的10.2亿元,实现跨越式增长。
三产延链,拓展国内外市场
永平县积极融入大理州国际陆港和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依托云南核桃(坚果)交易中心,连续三年举办“云南森林生态产品原产地活动”,吸引14家企业入驻,2023年、2024年交易额分别达17.29亿元和12.98亿元。
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全县外贸企业从7户增至23户,其中14户实现自营出口,核桃产品远销12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至2024年,外贸出口额从5773万元增至1.53亿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55.9%,占全州核桃出口的88%,永平被评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此外,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新华·云南(永平)核桃价格指数2025”,为产业数据化、精准化发展提供新动能。
金融活链,强化资金保障
创新实施“金融链长制”,推出“坚果核心贷”“订单贷”等金融产品,构建供应链金融体系。通过政银企对接、设立风险补偿资金等措施,2022年至2024年核桃产业贷款从3.8亿元增至6.5亿元,稳定支持超4300户贷款户。争取500万元财政贴息,带动约2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并试点推行3万亩核桃价格指数保险,已为1488户农户理赔144万元,有效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永平县通过“四链协同”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核桃产业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更探索出一条依托特色产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永平经验”。(李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