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要闻 >> 正文
大理漾濞阿尼么村的发展密码,都在这场核桃树下的宣讲里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31日 11:46:01  来源: 云南网

  “阿尼么见,阿尼么见,你不来我会苦苦的思念……”核桃树下、乡村大舞台上,随着歌声,一场说理深入浅出、形式接地气、内容精彩生动的宣讲正在展开,党校专家、村干部、致富带头人、村民、旅居创业者围坐在一起,学理论、谈生产、拉家常、话发展。

  8月27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系列示范宣讲活动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平坡镇向阳村委会阿尼么村,聚焦阿尼么村用好沪滇协作项目、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典型经验,破译着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乡村发展密码,探讨助推“旅居云南”建设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阿尼么的石头会唱歌。”在这个苍山西坡的石头村,近年来悄然发生着变化,借助沪滇帮扶资金,阿尼么村完成了从基础设施改善到人居环境提升,从通路到致富的蜕变,并找到了发展的源头活水,让“鸟都不来的地方”变成人人向往的地方。

  “为了让村子持续发展,我们从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漾濞县宣讲员、阿尼么村返乡创业者、致富带头人李永康讲述,从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到打造音乐影视创作基地,从侠客小吃街到乡村大舞台,从“开村”到“开赛”,今年,阿尼么推出“乡村好歌汇”,通过线下比赛、线上直播实现流量长红。

  阿尼么的创新,在表面上体现为摸索出了适合乡村的“音乐经济”模式,深层里则是对乡土资源的转化利用,是根植大地的乡愁情怀。李永康用“三个老”来概括:“阿尼么的大石头、古榕树、古核桃树,是老天爷给我们的资源。阿尼么人拼搏奋斗的劲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自信。讲好阿尼么家家户户老百姓的故事,是我们要做的事。”

  阿尼么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让大理州示范宣讲员、州委党校(大理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张倩倩感触到:“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交融互动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文旅融合是以文化价值重塑旅游体验,以旅游动能激活文化生命力的系统性创新工程。”

  阿尼么的经验对其他地方发展乡村旅居产业有何借鉴意义?张倩倩表示,只要找准路径,就能在绿水青山间开辟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康庄大道。“阿尼么村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找准特色才出圈、全民参与才够久、学会跨界才能赢。旅居产业不仅仅是简单的旅行与居住,更是一种深度的文化体验和生活方式的融入。”张倩倩说。

  “如今的阿尼么村,人人有岗位、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漾濞县宣讲员、向阳村党总支部书记蒙莲娜说:“合作社是连接公司(市场)与农户的桥梁,在阿尼么村,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化、规模化运营,农户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李德富是旅居在阿尼么的画家,作为县级宣讲人之一,他分享了自己留在阿尼么的理由,并提议道:“在保护现有的静谧与野趣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地资源网络、整合资源打造深度体验,从‘艺术+农业’的方向策划更多活动,一定能吸引更多艺术家驻留阿尼么村。”蒙莲娜最后表示:“艺术家们带来的现代艺术元素,赋予传统乡村新的审美体验和时代气息,吸引了不少游客。我们接下来也将继续丰富业态,强化基础设施,定期举办艺术家沙龙、跨界合作活动,留住更多人才。”

  宣讲活动还植入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线下活动,通过挑战答题环节,在场的村民和旅居的“新村民”们争相抢答,参与到现场趣味活动中。现场村民们纷纷表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示范宣讲活动入脑入心,很接地气,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以小故事彰显大道理,切实增强了乡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云南网记者 段苏航 通讯员 周应良

责任编辑:杨子双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