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大白芸豆套种中药材 开启农业增收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5日 14:37:42  来源: 洱源发布

  原标题:【拼经济 促发展】大白芸豆套种中药材 开启农业增收新模式

  近年来,洱源县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创新“大白芸豆+中药材”等套种复合种植模式,多元化赋能大白芸豆产业发展,助农增收致富。

  走进三营镇白草村“大白芸豆+中药材”套种种植基地,只见当归、木香等中药材田郁郁葱葱,大白芸豆藤蔓蜿蜒缠绕,一块块当归、木香等套种其间,长势喜人。村民们穿梭在基地里,忙着除草、打枝叉等田间管理。

  今年,三营镇白草村委会引进洱源县灵宇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带领村民开启“大白芸豆+中药材”等套种复合种植模式,不仅探索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径,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今年,我们在白草村租了5亩试验地,大白芸豆套种中药材木香和当归,从今年的长势看,每亩鲜木香产量在1吨左右,按照去年的价格,每亩收入在5000元,大白芸豆按照去年的价格,每亩产量在200公斤左右,两种产值加起来在11000元左右;鲜当归是每公斤12元,今年的产量算下来也是300多公斤,收入在4000元到5000元左右,大白芸豆种植下来也是5000多元,加起来也是11000元左右。”洱源县灵宇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汉培说。

  杨汉培介绍,大白芸豆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豆类作物,不仅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还因其固氮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与之套种的中药材提供更为优质的生长环境。而中药材作为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市场需求一直较为稳定,与大白芸豆套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两种作物的共同生长,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大白芸豆套种中药材的模式,采用了科学的种植间距和田间布局,充分利用了两种作物在生长周期和空间需求上的差异,实现了光、热、水、肥等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如此,套种模式还降低了单一作物种植带来的病虫害风险,有效提高了作物的抗逆性。

  “传统的种法是尽种,虫很多。今年,我们通过套种木香,大白芸豆植株上的虫全部飞到木香上吃叶子,虫吃叶子对木香生长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我们的大白芸豆起到很大的防虫作用,虫没有了,产量就明显上升。”杨汉培说。

  在合作社的试验示范下,三营镇白草村委会一组张光华也尝试着“大白芸豆+中药材”套种复合种植模式,从目前大白芸豆、药材长势来看,丰收在望。

  “今年,我们家种了大白芸豆7亩,大白芸豆里套种药材的有5分左右,套种的地块里的大白芸豆的花也多、豆荚也相当多,长势也很好。”张光华信心满满地说。

  白草村位于三营镇东北部,全村海拔2700米,属全县高寒特困山区的村委会之一,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玉米、大白芸豆、马铃薯等农作物。全村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白草村家家户户种植大白芸豆的历史悠久,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立体气候优势,种植出的大白芸豆品质好,远销全国各地。

  为发展好大白芸豆产业,近年来,白草村委会联合农业科研部门,邀请多位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全程科技指导。从品种选择、播种时间,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专家们都给出了详细且专业的建议。同时,还向农户普及种植技术知识,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

  三营镇白草村委会龚家登二组张向芝介绍,她家种植大白芸豆几十年了,对种植大白芸豆的种植技术要领、选优品种、管理等了如指掌,它也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

  “我们家种大白芸豆的历史很久了,但是我们以前种的豆子没有今年这种豆子好,今年的长势也很好,比以前我们种的老品种增收多了。”张向芝说。

  近年来,三营镇白草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立体气候优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要抓手,创新“大白芸豆+中药材”等套种复合种植模式,撑起农民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我们白草村有种植大白芸豆、中药材的传统。今年,白草村种植大白芸豆1229亩,中药材当归200多亩。为了促进老百姓增收,今年,我们积极探索大白芸豆套种中药材模式,大白芸豆套种当归、木香5亩左右,长势喜人。”三营镇白草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喻安福在谈及白草村今后的发展时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大白芸豆套种中药材模式,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促进老百姓增收。”(赵菊芳 赵喜杏 施新弟 罗灿新 冯湉)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