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头图 >> 正文
南涧公郎镇板桥村:特色产业助力群众增收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5日 08:57:00  来源: 微南涧

  原标题:南涧公郎镇板桥村:特色产业助力群众增收

  夏雨初过,南涧县公郎镇板桥村间竹笋破土而出,田畴蕉叶摇曳,枝头槾榄柑渐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近年来,公郎镇板桥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立足资源优势,深挖特色产业潜力,大力发展竹笋、小芭蕉、槾榄柑特色产业种植,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推动了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特色引领、多元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片
图片

  进入板桥村委会裕谷村村民字绍英家的竹林里,她正忙着挖鲜笋。她介绍道:“我们村竹笋有苦笋和甜笋两大类,一般从端午节前后一直到中秋节前后都会长出,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可以拿来卖。苦笋价格不高,我家都是晒干存着冬天吃,甜笋味道好,一到笋季就有人联系要买,一季下来,可以收入上万元,收入还是不错的。”

图片

  板桥村里种植的120多亩竹笋分为苦笋和甜笋两大类,形成了独特的“双味经济”。苦笋因其低廉的价格和收存的繁杂工序,被村民晒成笋片后多自家留存或小部分售卖;而肉质脆嫩、口感清甜的甜笋则主打鲜食市场,或用来煲汤,或清炒,或蘸芥末生吃,深受消费者喜爱。

  走进板桥村的蕉园,大芭蕉、小芭蕉、绿皮芭蕉、灰芭蕉、向阳芭蕉等5个品种错落有致,还有一小片香蕉点缀其间。400多亩芭蕉园惠及80户村民,形成了“一户一蕉园,四季有收成”的景象。

图片

  巍山、宾川、祥云、弥渡等邻县的收购商长期定点采购生芭蕉,让村民不愁销路,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也让大家种植芭蕉的劲头更足。此外,芭蕉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兴起,部分村民利用小芭蕉烤酒,产品附加值实现倍增,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我主要就是收购一些村里人的芭蕉,然后对外售卖给其他的商家,收入也比较可观,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裕谷村村民自福贵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板桥山村,100多亩槾榄柑树郁郁葱葱,整齐排列,这是12户村民共同的“希望果”。中秋前后槾榄柑成熟,恰逢“中秋节”消费旺季,每市斤能卖到4至6元,因口感酸甜适中、果香浓郁,成了节日市场的“香饽饽”。 

  从山间笋到园中蕉,再到坡上果,板桥村立足资源禀赋,把特色产业做精做细,让板桥村从“靠天吃饭”转向“产业兴村”。“靠着这里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我们发展了竹笋、小芭蕉、槾榄柑等特色产业,这三个特色产业,成为板桥村群众增加收入的一个好途径。”望着长势喜人的作物,板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熊佳跃的眼里,映着板桥村更红火的未来,“80多户芭蕉种植农户,户均每年增加收入在3000元左右;12户槾榄柑种植农户,户均每年增加收入在4000到5000元;70多户竹笋种植农户,户均每年增加收入在10000多元。”(张开星 杨永才)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