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丝绸之路天文研究与教育联盟国际会议在大理大学古城校区举行。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德国、奥地利、韩国等国近百名代表齐聚一堂,共绘天文学国际协作新蓝图。
会议开幕式上,大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顺清介绍了大理大学的天文学科建设发展情况。除联合建立汪景琇院士工作站以外,大理大学还建成了云南省高校宏观天体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大数据天文创新团队、大理州思普尔泽姆专家工作站。这些平台有力提升了学校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产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在近百名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丝路天文联盟的10个创始成员国代表正式签署了联盟合作备忘录。大理大学天文与信息研究院院长李忠木教授与德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Rainer Spurzem教授共同担任首任联盟主席,其余8个国家的代表分别担任副主席,国内20个单位的代表担任咨询委员会委员。联盟秘书处设在大理大学并由天文与信息研究院负责日常工作。
会议期间,10国学者聚焦天文学前沿、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创新及其交叉应用,通过30场高水平学术报告与专题研讨,分享各自领域的最新突破与深刻见解。
与会代表高度评价联盟成立的意义,一致认为联盟将显著强化国际天文研究与教育网络的紧密性,为全球天文学家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天文学、高性能计算及人工智能领域,搭建起高效的沟通与协作桥梁。联盟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的知识、资源与技术共享平台,共同推动天文学科的创新发展,深化区域高校及研究机构在天文教育、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务实合作,并积极促进天文科普教育,提升公众对宇宙探索的认知与热情。
云南网记者 段苏航 通讯员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