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初夏在洱海种下一朵花!国际湿地城市“魔法”又上新了
近年来,大理市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加大湿地保护管理力度,通过健全湿地保护网络、创新湿地修复模式等措施,让洱海湿地生态和水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图景。
初夏时节,工作人员在洱海月湿地公园附近的水域种下海菜花,这些海菜花能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增强湿地内水体的交换能力,为湿地生态修复持续发挥作用。
大理市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项目现场负责人杨丽科说道:“海菜花种下去会对洱海底部的一些杂质进行吸附,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我们这次计划种植海菜花50000平方米,海菜花从种植开始,直至9月份开花,后续一直会发挥着净化水质的作用。”
洱海月湿地总面积1000亩,涵盖生态涵养区、生态体验区及缓冲带。近年来,通过系统性的生态修复和科学管理,洱海月湿地成为了市民、游客在洱海边亲近自然的重要窗口,也是紫水鸡、池鹭等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市民魏兰庆告诉记者:“我们就住在附近,平时有时间都会带着孩子出来逛一逛。这个湿地公园很大,很适合孩子游玩,每天让他在这里亲近大自然,感觉非常好。”
“有这样一个公园特别好,平时可以带小孩过来放风筝、玩水,感觉非常不错。”市民段秋杰说道。
近年来,大理市建立起以洱海国家重要湿地、罗时江省级重要湿地和大理市人民政府颁布认定的以9个一般湿地为主体的湿地分级保护管理体系,通过实施水污染防治、退耕还湖、退塘还湖、退耕还林、湿地恢复、水源地保护等一系列项目,大理市湿地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湿地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
以洱海为核心,河流、湖泊、草甸、沼泽、坑塘等构成的湿地总面积达26782.15公顷,湿地率达15.40%,形成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地区”为一体的湿地保护体系,湿地保护率达94.13%。每年到洱海越冬鸟类种群数量超过了5万只,且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大理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孙家荣说道:“大理市通过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不断夯实了湿地保护的法律基础,同时通过生态保护修复,进一步提高湿地的质量,有力地促进了湿地保护和湿地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在近期公布的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中,大理市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也是云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湿地的保护与宣传,加大湿地和城市的和谐发展,让市民充分参与到湿地保护和湿地城市的建设中来,充分享受湿地城市带来的生态福利和生态福祉。”大理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孙家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