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云南宾川:“五老”发余热,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5日 17:31:04  来源: 云南网

  “这条共用的田间道路,长久以来一直是两家之间的矛盾焦点,在陈老师的调解下,我们终于达成共识,现在两家都能畅通无阻地直达田间,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回访时,当事人曾某(化名)满怀喜悦地分享了这一变化。

  曾某口中的陈老师,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宾居镇毘村调解委员会的主任陈家训,同时兼任镇老年协会主任、老年大学宾居分校校长以及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是村里公认的“五老”成员之一。2003年,陈家训老师从毘村完小退休后,因其30年的教学经历而广受尊敬,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亲切地称呼他“陈老师”。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教师,陈家训老师有群众基础、有威信,能有效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推进重点工作,自然而然地,他便开始参与到村内大小矛盾的化解中,开始了他的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之路。多年来,陈家训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多达数百起,化解成功率高达90%。在矛盾纠纷调解后的回访中,当事人对调解结果均表示满意,近三年来,也没有发生过调解后复访复诉的情况。

  陈家训这位“五老”调解员,只是毘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毘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结合本地实际,整合了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五老”资源,依托他们政治、经验、威望、亲情、时空等多方面优势,积极投身于矛盾纠纷化解、理论宣教、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兢兢业业”——人民纠纷的调解员

  调解工作不仅依赖于个人的威望和经验,更需要运用法律知识和政策指导,确保调解过程的公正与合理性。为了更好地完成人民纠纷调解工作,毘村的“五老”成员在党总支的引领下,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系统学习法律法规,深入理解各项重点工作文件精神。通过日复一日地学习、实践、钻研和领悟,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法律知识,练就了过硬的实战技能,一旦纠纷出现,便能迅速找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案件调解取得突破。自2024年以来,毘村共化解矛盾纠纷35件,实现了矛盾纠纷“零出村”。

  “德高望重”——党的政策宣讲师

  要让政策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就需要找到适合当地群众的宣传方式。近年来,毘村的“五老”人才利用自己学识渊博、易于与群众沟通、多才多艺的优势,积极投身于基层宣教工作。他们深入农村家庭,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政策,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难题。依托镇老年大学、文艺队等,将党的理论知识编排入节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惠民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并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利用“敬老节”这一契机,动员鼓励更多“五老”人员积极参与到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以及重点工作的群众工作中。

  “老骥伏枥”——基层治理的工程师

  近年来,毘村的“五老”人员在土地整治、集镇供水等项目群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润滑剂、动员者的作用,帮助协调和推进重点工作。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发挥“五老”所长、服务群众,积极参与到“两险”收缴、国土绿化、村庄清洁、交通文明劝导、河道巡逻、村庄规划等活动中来,在移风易俗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规范客事办理,引领村民移风易俗,拒绝高价彩礼、婚嫁喜事不大操大办等,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

  政策宣讲、纠纷调解、项目推进……在“五老”的助力下,如今,毘村的群众的矛盾越来越少,村组氛围更加和谐,为和美乡村建设绘就出了一幅崭新的画卷。

  云南网记者 郭丽 通讯员 赵庆玲 罗明武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