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要闻 >> 正文
巍山县琢木郎村彝族刺绣传习所挂牌成立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2日 14:25:00  来源: 大理日报

原标题:巍山县琢木郎村彝族刺绣传习所挂牌成立

村里的“绣娘”代表和巍山县文化工作者在挂牌仪式上合影。

12月6日,巍山县琢木郎村彝族刺绣传习所在大仓镇新胜村委会琢木郎村挂牌成立。

巍山县琢木郎村是一个纯彝族聚居的村寨,有216户1076人,至今仍保留着原生态的歌、舞、乐和服饰文化。刺绣是彝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琢木郎村彝族妇女把花草、动物和文字图案一针一线地绣到衣物和服饰上,造就了彝族刺绣这门古老的技艺,绣出的彝族服饰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异彩纷呈,构图形象生动、逼真,花纹对称工整,图案醒目耀眼,花朵层层套叠,色彩对比强烈,缝制工艺精美雅致,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琢木郎村也因此被评为“云南十大刺绣名村”。

“全村90%以上的妇女都会刺绣,其中技艺精湛的‘绣娘’120多人,绣出的服饰多用于自给自足,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也有游客和村民购买鞋子之类的刺绣产品。”新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毕十月祥介绍说。美丽的彝族妇女刺绣服饰,再加原始的自然风光、优美的打歌、古朴的民风、传统的民居,使琢木郎村受到国内外媒体记者及摄影爱好者的青睐,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国家级传统村落。

近年来,巍山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文化馆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弘扬,大力挖掘优秀文化遗产。抓住大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机遇,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全县范围内建起了21家非遗传习所(综合传习展示中心、传承示范点、非遗工坊、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非遗旅游示范点),近3年来共投入120多万元资金用于传习所设备购置、装修布置、传承培训、档案建设,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的潮流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传承非遗刺绣技艺,留住彝村美丽乡愁。“彝族服饰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也需要在创新中更好地传承。今后,我们在传承好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将带领更多妇女增收致富。”毕十月祥表示。(陆向荣)

责任编辑:李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