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是过年永恒的主题。在云南大理的白族小院子里,归乡的大理人,定居大理的外乡人聚在一起做团圆饭。在切菜声、翻炒声、碰杯声中,迎接新春。
一大早,喜洲村的张芬艳便背上背篓,和妈妈到早市上选购团圆饭的食材。张芬艳长年在外,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酸辣鱼、喜洲粑粑乳扇、生皮等美食是她朝思暮想的家乡味。这次回来过年,妈妈全给安排上。
张芬艳和妈妈很久没一起逛早市了,看到啥都想买一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街上不管是叫卖声,还是大家遇到后的相互问候,都感觉特别亲切,回家的感觉特别好。”张芬艳说。遇到多年未见的亲戚朋友,便邀请他们一起来家里吃饭。
“哇,好久不见。”
“是的,几年没回来了,今晚家里约了亲戚朋友来吃饭,你也来吧。”
“好啊,那我去买点饺皮,也给你们露两手。”
这位刚刚接受邀请的朋友名叫郑福利,老家在吉林,这些年都定居在大理,是一名“新大理人”。这些年,大理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越来越好,“新大理人”也越来越多了。
鱼、肉、蔬菜、水果等食材采购好后,张芬艳来到小时候经常吃的喜洲粑粑店,买了几个刚烤好的粑粑,便急忙回家开始备菜。
家里的亲戚、妈妈的闺蜜都加入到制作团圆饭的队伍里,厨房一下子忙碌起来,煮鱼、炒肉、摆盘一气呵成,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争相展示厨艺。
“东北人过年吃白菜馅的饺子,是有什么特别寓意吗?”
“白菜寓意着‘百财’,进财。”
而在另一边,张芬艳和郑福利正在包饺子,许久未见,两人聊得很欢。大理人喜欢交朋友,白家小院里不同乡音的人经常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这也让越来越多的“新大理人”在这里找到家的归属感。“大理人包容性很强,我们在喜洲和村庄、村民都离得很近,都没有外乡人的感觉。”郑福利说。
经过一番幸福地忙碌后,终于开饭了。亲朋好友先入座,张芬艳和妈妈将酸辣鱼、生皮、乳扇、饺子等美食端上桌,期待已久的团圆饭时光正式开启。
在美食的连接下,大家举杯祝福,过去一年的风霜雨雪皆数翻篇,欢声笑语与家常闲话间,真情在流淌。
“在外面说普通话多一点,一回到大理,听到大家打招呼‘尼秋’(你好),一下子就特别开心。新的一年,希望大家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吃着家乡味,张芬艳的眉眼间洋溢着幸福。
大理市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