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大理蝎蛉!南诏蝎蛉!大理苍山发现两个昆虫新种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9日 15:14:00  来源: 云南网-春城晚报开屏客户端

原标题:大理蝎蛉!南诏蝎蛉!大理苍山发现两个昆虫新种

近日

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团队对外宣布

发现采自苍山的

甲虫“活化石”大卫两栖甲

以及“大理蝎蛉”“南诏蝎蛉”

2个蝎蛉新种

一起听听

他们的“发现”故事

↓↓↓

“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启动于2020年7月,由大理州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立项资助,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负责执行,是继1981年中英和1984年中美苍山植物联合科考以来,针对该区域的首次综合科考。

本次科考的主要内容为对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保护区威胁因素、保护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价。项目执行至今,已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

缘于“偶然”的两次发现

“这只大卫两栖甲标本是2013年本科生实习时在苍山上采集到的,一直放在库房里。今年5月,我陪一个朋友观察标本时偶然发现了它,是一只雌性标本。”发现大卫两栖甲的王吉申博士2020年刚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敏锐的科学直觉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让他独具“慧眼”。

两栖甲

两栖甲属于鞘翅目、肉食亚目甲虫,全世界已知仅1属5种,分布于东亚和北美。我国仅记录2种,即大卫两栖甲和中华两栖甲。大卫两栖甲最初由发现大熊猫的大卫神父于1870年在四川宝兴采集到,后由法国昆虫学家卢卡斯于1882年描述和命名。

王吉申博士介绍到:“两栖甲出现于恐龙时代,是孑遗物种,其分布与第四纪冰期密切关联。横断山区南北走向的山脉,为其躲避冰期、向南迁徙创造了条件。我们今年重访当年学生采集到大卫两栖甲标本的区域时,很遗憾没有发现新的个体。我们将继续在这块区域进行探寻,期望再次发现大卫两栖甲。”

据了解,长期以来大卫两栖甲的已知产地仅为四川西部,本次发现将其分布范围向南扩展了近500公里,验证了大理苍山与横断山脉在动物区系上的联系,对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的冰川活动及地球冰期动物的迁移等,均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王吉申博士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以蝎蛉为主要研究对象。为此,他不仅跑遍国内众多有蝎蛉分布的高山溪谷,还到日本、东南亚等国进行调研。全世界有记录的蝎蛉共有500多种,王吉申已经见过400多种。

“2015年,我在苍山上无意间采到了一只以前没有记录过的蝎蛉标本,以后每年都过来找。去年7月,我入职大理大学后,一直往苍山上跑,终于采到了10多只。我去年10月将2种蝎蛉的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今年5月,这一成果发表在新西兰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王吉申说,他将这两种昆虫分别命名为大理蝎蛉和南诏蝎蛉,是为了体现其在世界上的首次发现地为大理。

记录到20多种兽类

蝎蛉

蝎蛉属于昆虫纲、长翅目、蝎蛉科,因其雄性腹部末端膨大上举,形如蝎尾而得名。蝎蛉的头部前方延长成喙,咀嚼式口器位于喙的末端,主要以死亡的节肢动物为食,偶尔取食花蜜、水果等。雄性蝎蛉会用节肢动物尸体或唾腺分泌物等作为“礼物”献给雌性,以争取交配机会,因此蝎蛉在动物行为学方面有重要研究价值。

“蝎蛉对动物死亡个体的感知很敏锐,在法医昆虫学上,也用蝎蛉来鉴定刑事案件中受害者的死亡时间。”王吉申博士说。

农生学院副院长胡小康博士介绍到:“科考团成员的研究囊括了动物、植物、微生物、景观生态、生态遥感等方向。本次科考除发现大卫两栖甲这一苍山新纪录物种以及大理蝎蛉、南诏蝎蛉2个昆虫新种外,还发现了游隼、高山亢鹫、大理刺螩等其他3种苍山新纪录动物,以及高山薯蓣、灰毛鸡血藤等5种苍山新纪录植物。

据胡小康博士介绍,科考团植物组已收集到杜鹃、报春、龙胆等系列苍山特有或有重要观赏价值的植物影像或标本。除此之外,还在苍山上发现了白腹锦鸡、白鹇、黑颈长尾雉等149种鸟类。最典型的是白腹锦鸡,这种鸟类是国家II级保护鸟类,经过保护区管理局采取专项保护措施后,其种群数量已经大幅增加,现在基本每次上山都能遇到,最多的时候一天之内遇到了8只。

动物组领队马驰博士说到:“我们使用样线法和自动相机法调查兽类,共记录到20多种兽类。在苍山上安装了32台红外自动相机,拍摄到小熊猫、豹猫、黄喉貂、赤麂、野猪、豪猪、高原兔等十多种动物的影像。”

此外,保护区管理局洱源县分局通过红外相机首次在苍山获得黑熊的影像资料,科考团帮助他们鉴定所拍摄的黑熊为亚洲黑熊,从而再次证实苍山存在黑熊这种猛兽

到目前为止,动物组使用样线和样点调查法还记录到140多种鸟类,获得了黑颈长尾雉、血雉、白鹇等濒危鸟类的第一手资料。相机、手持GPS、望远镜等设备是动物组每次上山“钻林子”必带的工具。

“采蘑菇”也是科考内容

大型真菌组编印了《苍山大型真菌图谱》,收集了303种菌类的影像和分布地,他们的工作是“采蘑菇”,每次上山科考都要携带相机、手持GPS、采菌柜、标签、袋子等工具。为了采集到不同时期长出来的蘑菇,同一条线路要“寻觅”很多次。

科考团成员来自云南、广西、山东、江西、浙江、新疆、陕西等地,全都是大理大学自己的科研力量,有能力、有情怀,是一支“永不解散”的科考团,他们将为苍山生物多样性探索源源不断地提供第一手资料。

如果你在苍山上游览时

看到几个年轻人

一连几个小时蹲在溪谷里翻石头

或是举着放大镜

在草地上“匍匐前进”

千万不要感到惊讶

因为他们正努力为苍山发现新物种!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