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大理:中外游客追寻的“诗与远方”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1日 10:37:00  来源: 云南网-春城晚报

  原标题:大理:中外游客追寻的“诗与远方”

  在“五朵金花”的故乡大理白族自治州,如今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广为传唱:“洱海清清洱海宽,清清洱海像幅画,阿哥在路旁吹唢呐,阿妹在树下把歌唱。北京的亲人到我家,张张笑脸喜洋洋,亲切的问候记心上,幸福的时光永难忘……”

  新年伊始,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村春意盎然。碧波荡漾的洱海之滨,大青石上镌刻着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深情地说:“我们永远铭记那个光辉的历史时刻——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理考察并在洱海边‘立此存照’。总书记在农家小院同基层干部群众亲切地拉家常、聊民情、谈生产、问生计、讲环保、话乡愁。6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开辟新征程,同心共筑中国梦,历史悠久的古生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千年古生

  彰显“乡愁”建设“中国最美乡村”

  古树、古桥、古戏台,古色古香。红花、流溪、青石路,移步换景。走在古生村处处令人赏心悦目。村民朴实的脸上笑容灿烂,家门口一副副对联饱含深情:“近水白家春光好,平凡绿野故事多。”“古生不负阳春美,乡愁常留景色新。”

  村子更干净,洱海更清秀,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更高了。67岁的村民何开纯是保洁员,他见证了身边的喜人变化。全村建成环湖截污工程管网,农户实现生活污水、垃圾全收集处理;每条入湖河道治理都有“河长”,河道核心区实现土地流转并对沟渠进行治理;村民积极参与“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清运生活垃圾、清除沟渠淤泥;为保护洱海修复周边生态,拆除房屋建筑面积6100多平方米,新建成3000多平方米由大青树、芦苇、菖蒲组成的“雨水花园”。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围绕把古生村建设成让人‘记得住乡愁’的‘中国最美乡村’目标,在保护与建设的过程中,彰显民族特色,留住乡愁之根。”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介绍,古生村有2000多年历史,沿洱海从南至北蜿蜒而建,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现有439户1842人,白族人口占98%。

  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875元

  6年来,古生村坚持做到规划先行,在理念上秉承“依托古生现有山水文脉,保持古生自然格局,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优先实施村落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同步实施电力、电信、排污“三线入地”管网工程。同时,按照“保护古建、引导在建、规范未建、改造老建、打击违建”的工作思路,全村保持青瓦白墙、斜屋顶、淡墨画的白族民居风格。

  春天,田里油菜金黄;秋天,田里水稻飘香。古生村引进了云南顺丰、云南尚龙米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植入民族特色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农业生态观光游、现代农庄、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

  “古生村在2017年11月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古生村党支部在2019年9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党总支书记何志祥说,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古生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扶持农户发展生态种植,带动药材、蔬果种植、钢门窗加工等产业发展。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875元。

  洱海保护

  从“一湖之治”迈向“生态之治”

  “目前,洱海水质总体稳定在Ⅲ类。2020年全湖水质实现7个月Ⅱ类,国控‘284断面’水质有望评价为‘优’。”1月5日,在中共大理州委新闻发布会上,州洱海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国龙介绍,“十三五”期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32个月Ⅱ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湖区沉水植被面积恢复到34平方公里,湖体年均透明度上升到2.1米,一度消失的“水质风向标”海菜花又重现洱海。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洱海之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欣泽研究员列举了一组洱海的总磷下降数据:“2018年0.029毫克/升,2019年0.027毫克/升,2020年0.021毫克/升,数字看起来‘好像差不多’,但对洱海这么大的湖体来说真是不简单。”从2007年以来,王欣泽长期在大理从事洱海保护与研究工作,亲自参与和见证了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洱海保护治理形成了省委书记和省长带着干、国家部委和省级部门帮着干、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全力干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大理州委、州政府以洱海保护治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转型发展“两手抓”,“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施治,相继实施洱海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七大行动”,打好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建设治理“八大攻坚战”,从“一湖之治”迈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

  流域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6.1%

  6年来,洱海保护治理共投入资金332.8亿元。在洱海流域构建起城乡一体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环湖生态防护、清水入湖工程“截污治污五大体系”,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壮举,流域污水收集处理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96.1%,全面消除了主要入湖河流Ⅴ类以下劣质水体。洱海环湖生态廊道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129公里主体工程基本建成,66公里建成段品质不断提升,既是洱海的一道污染物拦截线和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市民和游客共享洱海保护成果的健身、休闲“网红”胜地。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开启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0年12月23日至24日举行的中共大理州委八届七次全会,高度评价“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重大成效。”

  目前,洱海全湖水质主要指标趋稳向好,洱海保护由抢救性治理转入保护性治理阶段。大理州将加快流域高质量发展,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续写更多的“洱海故事”。

  苍洱大地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古生村诗意栖居、洱海碧波荡漾,正是大理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洱海保护为重点奋力谱写全州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华章的缩影。

  走进洱海东岸有“洱海风光第一镇”美誉的大理市双廊镇,昔日的客栈、污水“野蛮生长”已经成为历史,一个古朴与现代交织融合的“新双廊”,正在焕发新的活力和光芒。

  “2020年,我们镇‘双喜临门’:双廊古镇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为云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双廊镇被评为云南省旅游名镇;双廊艺术小镇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双廊镇宣传委员荣学俊介绍,全镇坚持“彰显特色、打造产业、创新智慧、追求卓越”的思路,用情怀去呵护、用精细去管理,全力以赴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来自重庆的“海之书馆”客栈创办人安南深有感触:“当初,为了这里的蓝天白云、云卷云舒和民风淳朴而来,如今这一切都还在,更漂亮,未来肯定更好!”

  在大山深处采访,绿色扑面而来。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2.86%。过去的荒山,渐渐披上了绿装,由“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山因茶而翠,村因茶而美,民因茶而富。”永平县龙门乡大坪坦村党总支书记杨育志介绍,全村平均海拔2400米,高寒、冷凉,有农户266户1160人。过去,村民主要种植苦荞、包谷、萝卜、土豆,收入来源单一而且比较低。近几年来,村党总支率领村民精心打造2万亩“离天空最近的茶园”,茶农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大坪坦村获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高原特色生态农业鼓起百姓“钱袋子”

  大理市海东告别了千百年来“面山无树”的历史,累计完成人工绿化5.8万亩,自然修复3.8万亩。在林业部门的带动下,村民开始种植适应性强又有经济价值的油橄榄,每亩收益达5000元左右。

  南涧彝族自治县立足“高山、净土、生态”优势,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培植了“一片烟、一杯茶、一个核桃、一头牛、一只鸡、一棵药”,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这是大理州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大理在云南省率先出台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机制、落实机构和人员编制,推动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到“有实”,如今建立了五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有州、县(市)、乡(镇)、村、组共22123名河(湖)长,将全州946条河流、8座湖泊、681座水库、2195座坝塘、1171条沟渠、148.1公里环湖岸线全部纳入河(湖)长制常态化监管,实现区域河湖库渠全覆盖。

  宾川县、剑川县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美丽公路建设如火如荼。

  大理州城乡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成为中外游客追寻的“诗与远方”。(记者 庄俊华)

责任编辑:钱霓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