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真奇观!在房顶上栽秧?凤羽的这个栽秧节真会玩!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今夏的第三个节气——芒种,标志着仲夏时节正式开始。
6月4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栽秧节在洱源县凤羽镇佛堂村热闹举行。栽秧节在大理、洱源、剑川等地都颇为流行,为什么说凤羽的这场栽秧节“别开生面”呢?
因为他们把秧苗栽在了房顶上!
在房顶上栽秧?这对很多人来说肯定是个新鲜事。
来个不一样的栽秧节
每年五六月份,大理的很多地方都会举行栽秧节。据说此活动起源于东汉末年,距今1700多年历史,反映的是农耕文明时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土地的尊重,目的是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栽秧节使紧张繁忙的栽插劳动成为轻松欢快的农家乐,它形式古朴、气氛活跃、丰富多彩,劳动与娱乐融为一体,因此,各地的栽秧节都会十分热闹。
凤羽的栽秧节也不例外,吸引了十里八村村民前往围观。
栽秧节开始前,按例要进行演出。凤羽栽秧节的演出,也可以说是“标新立异”。不仅有唢呐、三弦、白族调、霸王鞭,摇滚乐、爵士乐也来了......
压轴出场的是栽秧节的核心人物秧官。秧官由大家推荐产生,他既是生产能手,又是幽默风趣、在村民中有感召力的人物,负责劳力的安排调度及质量把关等各项生产指挥。
秧官出场,手提铓锣,一声锣响,高声吟诵着祈祷词,祈求着一年的风调雨顺,祈求着来年的丰收和富贵,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屋顶上的“奇观”
走完这些仪式
接下来就要在房顶栽秧了
在房顶栽秧绝非夸大其词
不信?有图有真相
稻田见得多了
在房顶的“稻田”却少见
是不是特别稀奇
这片“稻田”其实是一个下沉式的剧场——空中稻田剧场。
(从远处眺望空中稻田剧场。图源千宿文旅)
剧场由建筑师八旬设计,上层舞台种上了与四周环境齐平的水稻;剧场的下层舒适、凉爽,可以举办各式各样的展览活动。
(空中稻田剧场航拍。图源千宿文旅)
从远处望过去,感觉整个剧场仿佛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剧场还留了两个大天窗,让古梨树能继续向阳地野性生长,并且与天、地、建筑形成完美的对景。
(剧场内进行的画展)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啧啧称奇。但凤羽的“奇观”不止这些。
凤羽,因“凤殁于此,百鸟集吊,羽化而成”故名,素有“文墨之乡”的美誉。大约在四百年前,徐霞客第一次来到凤羽,形容其为“西山南尽、有水自西峡出。三流贯其中,南自上駟,北抵于此,约二十里,皆良田接胜,綰谷成村,曲峽通幽入,靈皋夾水居。”
2013年,《新周刊》前总编封新城被凤羽吸引,开启了别具一格的文创之路,让艺术和物产成为凤羽的“双翼”。
近几年来,《改变世界的三个苹果》《白驹过隙》等雕塑作品先后出现在凤羽的田间和湿地里,“退步堂”“天马草堂”“空中稻田剧场”“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和“星空餐厅”等文创项目相继建成,并对凤羽的土特产进行系统梳理,让曾经闭塞的乡村慢慢为外界所知。
(《改变世界的三个苹果》雕塑。图源千宿文旅)
(湿地上的雕塑《白驹过隙》。图源千宿文旅)
(闲置中学改造成的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图源千宿文旅)
(再生重塑项目星空餐厅。图源千宿文旅)
经过几年的蜕变,于丹、李健、叶永青等成了凤羽坝子的常客,凤羽的物产走了出去,凤羽正慢慢蜕变......
正如栽秧节上的演出一样,凤羽调和了传统与现代,既有白族调,也有爵士乐,如今它正以无穷的想象力,造就一个又一个的“奇观”。(大理融媒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