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要闻 >> 正文
首页 | 邮箱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最美的洱海正向我们走来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3日 16:49:56  来源:云南网

  何利成的手机铃响了,汽车中控屏显示,来电者是“李维龙编剧”。

  老何按下方向盘上的接电键,说自己正在开车,回客栈再细聊,然后便挂断了电话,嘴角微微上扬。“微电影《洱海情深》就在我们聆海佳园客栈拍。”

  为招呼好剧组,老何连日来都晚睡早起,“头都被搞昏了”。然而即便如此“抱怨”,刚回到客栈,老何立马又忙活起来,烧水烹茶,张罗饭菜,一会儿在小院中折返跑,一会儿笑声又从楼上传来。

  “你们多留一下,明早再走嘛!”吃过晚饭,老何与剧组人员一一握手告别。他目送客人离开,随后把《洱海情深》开机仪式的新闻找出来展示给记者,“拍我们客栈,拍我们古生村,拍我们洱海,真是太好的一件事了”。

  洱海日出 记者 赵黎浩 摄

  

推鱼屁股的浪

  何利成一家经营着古生村唯一的客栈——聆海佳园,它紧挨李德昌的“乡愁小院”,这处背靠苍山、面朝洱海的所在,如今是大理最有名的几家客栈之一。

  人站在二楼露台,洱海风徐徐吹来,乡村灯火稀疏,猎户星座因而格外清晰。

  老何拿来热茶,招呼记者到一楼坐下,他身后挂着一张黑白老照片,里面一位身穿白族衣服的母亲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这就是我了,刚八个月大,就在洱海边,背后的大青树就是村子中间那棵,三百多岁了。”

  生于1968年的老何曾见过洱海最漂亮的样子,他15岁就和父亲学打渔,因此形容起美来,每句话都和鱼有关。

  从大理大学远眺洱海 记者 赵黎浩 摄

  在何利成的记忆里,最初捕鱼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往水里一站,鱼就围拢过来了,用手捞。”他解释,人腿有体温,而鱼喜欢往暖和的地方钻,因此渔民只用弯腰、伸手就能有所收获。

  至于丰收那也不难,渔民只需等待骤雨初歇,风平浪静时,原本躲在海菜花下的鱼儿就会纷纷跃出水面。“因为缺氧吗?”记者问。“不是,因为高兴啊,像人一样,雨停了,出太阳了,跳出来玩耍啊!”何利成回答道。

  不过,见此情景,有经验的渔民却不忙,只专注地盯着湖面,静待风来。“什么风?”“微微的东南风,会把浪吹起这么高。”他拿一个约5厘米高的茶杯比划。“顺着浪,几百斤鱼就游过来了,所以我叫它推鱼屁股的浪。”

  一叶扁舟漂流在洱海湖面 记者 赵黎浩 摄

  老何告诉记者,从前他家里有一扇形似菜刀的门,表面糊着白纸,自己每天都会在上面记下打渔的收获。“但我只记5斤以上的鱼,今天捕了6条5斤的、3条10斤的,不到一年就写满了。以前有句老话形容洱海:‘三分水,七分鱼’。”

  

洱海的“呕吐物”

  何利成说自己以前会挑食,嫌鲫鱼刺多,螺丝只吃黄,每天最多能打三、四百斤鱼,还买了渔船,承包鱼塘养鱼,从没想过“靠水吃水”会有任何问题。可日后回忆起来,他其实赶上的是洱海最后一段美好时光。

  1996年,洱海蓝藻爆发。蓝藻被称为“水质警示灯”,何利成小时候也见过,只是没曾想,终有一日它会成为“洪水猛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理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洱海流域内人口增长势头迅猛。人类生产生活对湖体的侵占以及流域污染日益加重,洱海终于受不了了。“每天喂牛屎马粪,洱海就吐了嘛。”洱海周边村民向记者如此形容,把蓝藻比喻为“呕吐物”。“臭!”何利成一声叹息。

  随即,1988年制定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第一次被修订,取消了网箱养鱼等不适应条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何经营了十多年的打渔、养鱼事业被叫停了。

  “压力特别大。”他坦言,没了赖以为生的资源,自己甚至有过极不理性的念头。可与此同时,何利成又特别理解正在发生的改变。“我们就住在洱海边,一大股臭味,这里如果住不成了,就真的没法生活了。”

  何利成在洱海边 记者 赵黎浩 摄

  老何没有倒下,但洱海水质却在持续恶化。2003年,洱海透明度不足1米,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局部区域水质下降到了地表水IV类。危急时刻,大理州在洱海及周边实施了一系列重拳措施,使“十二五”期间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III类,30个月II类。可即便如此,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仍难以扭转,2013年蓝藻再次大面积聚集。

  洱海无弦万古琴,然而,在那近20年的时间里,她弹奏的乐章却让闻者青衫尽湿。

  蓝天白云 山清水秀 记者 赵黎浩 摄

  

客栈的暂停键

  离开水边后,何利成干了很多活计,2012年2月他把自家房子重新装修,在院门口挂出了“聆海佳园”的招牌,正式开始经营客栈。

  往日不同于今时,2012年整个大理州的客栈生意远不如现在这般红火。挖色镇竹闲居店长和春耀从事酒店管理行业多年,他告诉记者,虽然客栈、民宿早就有了,但在大理州发展成为一种“客栈文化”还是因为《心花怒放》这部电影的缘故。

  这部由宁浩导演,徐铮、黄渤主演的电影2014年上映,带火了“一路向西去大理”的概念,自此“大理客栈”成了文青心头好、网红打卡地。与此同时,整个大理州的客栈数量也井喷式增长,成了洱海新的污染源。“不少游客来了后,发现洱海和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双廊镇懒人吾舍店长张江钰说。

  湖水流动 越来越清 记者 赵黎浩 摄

  面对洱海保护治理的严峻形势,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保护好洱海流域水环境”的决策部署。随后,大理州、市迅速启动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其中一项是洱海流域“两违”整治行动,全面叫停核心区内的上千户餐饮客栈。

  2017年4月8日,聆海家园停业了,何利成再次迎来事业的“拐点”。不过,和先前不同的是,这次老何没有任何犹豫,按下“暂停键”主动关停,积极配合整改,完备污水处理系统,办齐证照,当年12月10日就恢复营业,时间之早遥遥领先于其他客栈。

  海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到大理洱海“度假” 记者 赵黎浩 摄

  微电影《洱海情深》在聆海佳园取景,剧情也部分参考了老何家的故事。古生村白族姑娘与无量山彝家小伙恋爱,经营客栈的他们为配合洱海保护自愿停业整顿,携手共度难关。

  事实上,这样的故事无论在海东还是海西都不鲜见。在洱海保护“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大背景下,客栈经营者们逐渐扭转心态,从最开始的不理解,逐渐变为自发自觉。如双廊镇专门成立了客栈协会和餐饮协会,当地98%以上的餐饮客栈经营者加入,共同保护母亲湖。

  “如果洱海脏了,都没有人来了,我们客栈还怎么做下去?我从小住在洱海边,儿子、孙子也在洱海边,连洱海都没有了,还有什么生活?”何利成说。

  朝阳从海平面升起 阳光穿透树林照射下来 记者 赵黎浩 摄

  何利成的手机铃响了,来电者是老顾客,要订春节期间的房间。

  约定好后,他泡了一壶茶,在小院里坐下,看着眼前的洱海,等儿子把小孙孙从幼儿园接回家。

  老何答应记者“翻拍”一张老照片,和1968年的那张一样,只不过这次是由他抱着孙子。

  因为房屋遮挡的关系,新照片里那棵三百多岁的大青树看不见了,但洱海依旧如昨,只不过从黑白两色变成了万顷碧波。

  云南网记者 李星佺 杨萍 赵黎浩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