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乐秋乡联合村委会大坝地易地扶贫搬迁点养殖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养殖圈舍,一群群猪、牛让整个养殖小区显得格外漂亮。
“以前,大家都住在村子里,家中也都养些猪、牛来增加收入,全村的卫生环境很差。自从建成养殖小区以来,党和政府给我们架电、接水、修公路,不仅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还降低了粮食、猪、牛的运输成本,这对我们农民来说是最大的实惠。”谈起养殖小区带来的变化,正在喂猪的孟国荣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2014年,大坝地村孟国荣因妻子患重病,两个孩子分别上大学和高中,经“三评四定”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人不等不靠,2018年,孟国荣在家养殖生猪30余头、肉牛2头,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以上,实现了脱贫出列。今年来,采用自繁自养方式扩大养殖规模,种猪、母猪、仔猪存栏98头,卖出仔猪67头,平均每头售价1700元,卖猪总收入12万余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孟国荣有信心带领乡亲们共致富。大坝地村有农户48户20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90人。在孟国荣带动下,全村规模化发展养猪30-40头的大户达35户,他们依靠产业发展户均增收20000元以上。
“我也是建档户,看着老孟(孟国荣)家猪养得好,挣到钱,去年开始我也扩大养猪规模,平时存栏基本在200头左右。”养殖大户李本荣高兴地说道,“在防疫、喂养的方式方法上有老孟支招,今年猪价好,销售没有问题,卖了60多头,毛利润20万余元,收入高了,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深入实施,不仅实现群众在家养殖挣钱,而且居住环境和群众的精神面貌、思想都发生了变化。联合村党总支书记连汝晋说到:“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的抓手,通过党支部引领,大坝地探索出了适合本村产业发展的道路,家家户户搞养殖,全村逐渐富起来。”
据了解,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养殖小区”将继续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同时利用好养殖产生的便渣,作为蔬菜、玉米和泡核桃等作物的有机肥料,拉长产业链,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云南网通讯员 杨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