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头图 >> 正文
祥云“王氏三英烈”的守门人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4日 12:02:50  来源: 云南网-大理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祥云“王氏三英烈”的守门人

                   

  11月5日,王式雄擦拭塑像上的灰尘。

  “请各位嘉宾到我这边登记一下……”11月5日,在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社区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瘦的老人正站在故居的一个角落,在他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本留有岁月痕迹的《人员来访登记簿》。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腰杆挺得笔直。他,就是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的义务管理员、退休不褪本色的共产党员——王式雄。

  心甘情愿成为故居“守门人”

  王式雄,生于1949年3月,中共党员,先后担任过王家庄小学、龙洞小学、青坡小学、小波那小学和江尾小学的校长。16年来,他见证了故居的发展变化,解开了“王氏三英烈”英雄事迹的谜底。

  2003年9月,对于王式雄来说是个不平凡的夏天。王式雄被邀请到当时的王家庄村委会,村委会主任王汝学说:“王老师,村里想把故居“大门”重新打开,你与烈士一脉相传,经村委会会议讨论,一直认为没有比你更适合当故居管理员的人了,今天就想问问你的意见。”

  “我当时感到非常吃惊,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至今回忆起来,王式雄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红着眼眶说道。接过钥匙的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故居的大门,房顶上和院子里长满杂草,到处是灰尘和蜘蛛网,在家人的帮助下,故居里里外外被彻底打扫了一遍。从此,他便成了“守门人”,而且一守就是16年。

  四处奔波为故居“铸魂”

  面对陈旧的故居、空荡荡的院落,王式雄时常自问:“总得让参观者来了看点什么,收获点什么吧?”

  王式雄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祥云县城与刘厂镇之间,从祥云县图书馆、文化局、党史办等查阅整理了王氏兄弟的所有资料,自己掏钱购买了一些美术纸和红色广告纸,将最能体现革命先烈精神的事迹摘抄在一张张纸上。“抄了近五六十张,我把它们粘贴在故居的各个角落。”为了能最大程度还原革命先烈当时的生活场景,王式雄又开始走街串户,收集革命先烈散落在民间的遗物,将一间间空荡荡的屋子复原得接近历史原貌。

  “我总觉得少了些故居之‘魂’。”2004年,一个春天的早上,王式雄站在屋子里自言自语地说道。他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决定为烈士兄弟王复生和王德三塑像,他找来自己以前的学生、民间艺人张新彪,通过对照片的几经揣摩,在缺经费、缺材料的条件下,历时一个多月,最终做出了形象逼真、颇具气质的烈士塑像。王式雄满含热泪,将自己的眼镜取下戴在了王复生塑像上。

  “2004年第一次塑像,是用胶泥作材料,不久就变形了。”张新彪介绍,为了节约成本,又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他不断改进技术和方法,现在参观者看到的塑像是2008年改进材料后塑造的,一直鲜活地保存到现在。

  把革命精神传扬下去

  为了能让烈士的生平事迹被更多人知晓,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王式雄积极走访村里的高龄老人,收集整理革命先烈的家庭往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提笔撰写了《彩云之南三英烈寻踪》,将革命先烈事迹传颂到祖国的大江南北。

  通过此书,读者可以了解到烈士兄弟的童年生活、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以及折射出的社会变迁。

  自2003年打开故居大门的那一天起,王式雄16年如一日的坚守,为故居保护奔波操劳、无怨无悔,见证了党的革命精神从村内传扬到了全国、故居从鲜为人知到名扬四海。到目前为止,共接待国内游客15万人。

  “我今年70岁了,在晚年我只希望能守好革命先烈的故居,把他们的革命精神好好传扬下去,为我们党的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王式雄说。(通讯员 杨丽芳 董蓉儿)

责任编辑:钱霓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