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要闻 >> 正文
大理:多措并举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为诗与远方描绘新画卷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0日 14:10:00  来源: 云南网-大理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大理市多措并举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大理市作为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分布着众多的名胜古迹。这些名胜古迹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见证着大理的过去与辉煌,承载和延续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近年来,大理市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的发展理念,积极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创新手法为诗与远方描绘新画卷。

回归生态,突出实物场所

  大理市境内共有已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8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9项,州级19项,市级43项,此外“三普”登录一般单位204项。围绕“活化利用,创新驱动”内容,将“蒋公祠”打造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挖掘、保护、传承、展示为宗旨,创造性地通过表态、动态和活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通过互动等方式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让游客了解大理人文景观。目前,全市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1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5项,州级16项,市级23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2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15人,州级21人,市级64人。

回归人文,突出研学功能

  从2015年起,争取扶持资金近500余万元,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传习点建设工作,先后建立了白族大本曲、白族霸王鞭、白族扎染技艺、白族刺绣、剪纸、泥塑、甲马、白族民居彩绘等多处非遗传习点,全市累计扶持建设各类非遗项目传承基地12个,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23次,开展白族霸王鞭进庆洞完小培训20次,培养霸王鞭小传承人队伍2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各类学员350余人次。出版《本主文化——大理人的感恩情怀》等6本研学著作。

回归本质,突出藏品展示

  充分发挥大理市博物馆综合展示功能,积极做好免费开放接待工作,每年参观人数均超过上百万余人次。博物馆藏品涵盖了大理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珍贵文物遗存10000余件,主要陈列有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石雕、玉雕、木雕、字画等。此外还建有占地面积2650平方米的碑林,收藏了大理国至民国时期的675通碑刻,内容涉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文教、名人传略、风土人情等,成为独具特色的研究大理历史文化的实物资料库,是西南规划最大和收藏元碑数量最多的碑林。

回归初心,突出产业融合

  随着非遗文化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理周城璞真综艺染坊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每年销售额超200余万元。鼓励文化和旅游乡村能人创办企业,将非遗产业由购物式销售转变为体验式分享,通过支持农村家庭作坊式的保护传承发展,白族扎染、白族大本曲、白族甲马等多处传习所,大理石、白族刺绣、白族剪纸等多处展览馆,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点缀成苍洱大地一道美丽的人文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通讯员 张光)

责任编辑:吴珺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