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要闻 >> 正文
大理漾濞:念好“山”字经 写好“和”文章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9日 14:16:5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大平地村民。博达 摄

  采访车辆从县城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乡村道路,行驶一个半小时后,终于抵达漾濞县太平乡太平村委会大平地村民小组,这是一个彝族村寨。

  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人在画中。

  走进村民小组长梅荣光家,这个12口之家的大家庭里,只有他一人在家“守门”,老伴早已赶着50多只羊和9头牛到山上放牧去了,大儿子到县城去接上学的孙儿孙女,小儿子外出务工,两个儿媳在地里忙着摘树头菜。

  “哎!”梅荣光虽面带微笑,却长长地叹了口气。“树头菜长势太快,根本忙不过来,摘了一茬又一茬。”

大平地彝族村寨。博达 摄

  梅荣光是家里的“当家人”,也是村里的“当家人”。今年64岁,在村里从队长到社长,又到现在的村民小组长,已负责了40多年,因有公心,常为别人着想,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成为了大家的主心骨。

  “都是党的政策好,带领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梅荣光介绍,全村57户,236人。都从过去的苦日子里走出来,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

  “我们靠的是共产党,念的是‘山’字经,写的是‘和’文章。”这是梅荣光治理村和治理家的法宝。

  在大平地村民小组,家家户户都有树头菜、核桃树、松树。因地广人稀,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几座山”。

  “土地联产承包的时候,大家集在一起,你家管几驾牛的,我家管几家牛的,这样大家都觉得公平。”梅荣光呵呵的笑了起来,他家当时分了60驾牛的田地。

  所谓“驾牛”分地,即是一头牛一天耕地的面积。在农村,土地是宝贝,所以,哪座山要几驾牛,大家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分地,既简便,又公平。

  “除田地之外,大家还有很多山地,当时种不了庄稼,所以大家都栽上核桃、松树、树头菜等,现在这些树都成了‘摇钱树’。”太平乡副乡长孙代军一边介绍着,一边呵呵的笑了起来:“我们这里的老百姓相当受本地信用社的欢迎,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存款。”接着他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次他在乡镇街上遇到梅荣光和村里的几个阿叔,每个人都拿着一个漂亮水杯,于是他说:“阿叔,你这水杯哪里买的,我也去买一个。”“这个不要买,信用社免费发。”梅荣光这样回答他,后来,他进去信用社才弄明白,要领这样的水杯是要一次性定期存10万元。

  “我一大家子人,没有点存款不踏实啊。”梅荣光开始算起账来,核桃四五万,松子三四万,菌子两三万,树头菜四五万,蜂蜜四五万,羊两三万。“阿么,好到二三十万了嘛。”

  其实,像梅荣光家这样的不在少数,因念好了“山”字经,全村人是一季接着一季忙,摘完树头菜开始拣菌子,收完核桃收松子,天天在忙碌,月月有进账。

  除了有金山银山之外,这个彝族村寨还有一笔巨大的财富,那就是“和”,全村团结得像一家人。

  “我们村里都很团结,几乎听不到吵架声。”村民刘兴菊说,在“小家庭”里要学会尊老爱幼,在“大家庭”里要学会互相尊重,这样过起生活来才幸福。

  云南网记者 博达

责任编辑:郭建丽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