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大理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苏兴荣:从"牛司令"成为致富"领头雁"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2日 09:47:29  来源: 云南网-大理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苏兴荣:从“牛司令”成为致富“领头雁”

  今年50岁的苏兴荣是巍山县庙街镇慧明村的一名普通党员,他不仅是出了名的养牛“土专家”,还是一名致富带头人。他曾两次被评为“大理州农村乡土拔尖人才”,一次被评选为云南省脱贫攻坚社会扶贫模范;他成立的巍山县兴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还先后被大理州委、州政府命名为“优秀企业”……

  从小工匠成为养牛“土专家”

  1985年,苏兴荣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先后学过石匠、种植过烤烟、蔬菜。1988年3月,他花1400元钱买了两头西门塔尔小牛饲养,9月份出栏后,每头牛净赚500元。尝到甜头后,他又买了9头牛开始育肥,并在春节前全部出栏,又获利5500元。自此,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刻苦钻研肉牛养殖中的疫病防控、饲料搭配、饲养管理等技术,买了肉牛养殖相关技术书籍自学,并经常向当地畜牧专家请教。在肉牛养殖方面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技术。2010年,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肉牛养殖项目,苏兴荣筹集资金350万元,建起了存栏规模达500头的兴荣养殖场,在此基础上,他于2014年9月成立了巍山县兴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该公司养殖区占地50亩,流转饲草饲料基地400多亩,存栏肉牛460多头。“要想富,跟着‘牛司令’”已成为巍山县庙街镇慧民村村民口头禅。依托本地得天独厚的优势,村民正凭借着肉牛养殖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庙街镇是巍山县坝区最大的乡镇,耕地面积多,但水源不好,每年种植有一万多亩制种包谷,产生了大量的包谷秸秆,以往都是烂在地里或被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苏兴荣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他在畜牧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成功摸索出了制作秸秆青贮饲料的技术,用秸秆青贮饲料养牛,既变废为宝,又降低了肉牛饲养成本。每年他自己牛场和合作社制作秸秆青贮饲料5000多吨,还带动了周边800多户农户用秸秆青贮饲料发展肉牛养殖,每年利用秸秆一万多吨,仅此一项,每年给制种包谷种植户增收达300多万元,户均每年增收3000多元。同时,苏兴荣还积极解决周边群众的就业问题,2018年公司用工3000多人次,实现了周边农户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近65万元。

  带领养殖户共奔富裕路

  在自己发展的同时,苏兴荣不忘带领周边养牛户发展,2013年9月,苏兴荣组织当地119户肉牛养殖户成立了“巍山县顺兴肉牛生猪规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339户农户发展肉牛养殖业,实现户均每年增收8000元,解决了400多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苏兴荣在肉牛养殖过程中,摸索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别对牛的一些常见病总能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他的身影时常会出现在村里其他养殖户的圈舍里。广大养殖户感激地说:“要是没有苏老板,我家的几头牛得了病损失就惨重了。”苏兴荣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无论他去市场上购牛还是售牛时,只要有人请他帮忙,他都满口答应,从不拒绝,而且总能让人十分满意。在他的带动帮助下,村里的肉牛养殖户越来越多。附近的乡亲买牛卖牛、牛有病患、了解市场行情都会找到他家来。

  苏兴荣回馈社会,主动为政府分忧,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承担了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全部承担养殖管理和市场风险。贫困户不仅能够领到分红,而且还可以就地务工挣钱,从而实现脱贫增收。2016年至今共发放分红162万元,对庙街脱贫摘帽工作尽到了一个民营企业的责任担当。“一家富了不算富,全村一起奔小康”已成为了苏兴荣做人做事的目标和准则。(记者 张树禄 通讯员 成丽娟)

责任编辑:吴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